河南息县: “四绿”并进,绿美互动,统筹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6-21 14:2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6-21 14: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龙湖公园碧蓝的水是相通的,翠绿的草木是相通的,自然的空气是相通的,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理想的生态家园,居住在这里,我们可以健身、休憩、观赏风景、呼吸新鲜空气,这里环境清幽、风景宜人,经常带上家人来打卡。”6月16日早上,在位于河南信阳息县县城中心的龙湖公园九孔桥景点旁边,前来晨练的市民王瑞女士高兴地说。

环眺四周,绿树林立,投下大片绿荫;湖面碧蓝的水在绿树环抱下,荡漾出迷人旖旎风光。王女士说,就住在这公园旁边的高楼上,看到这些年,息县的绿色越来越多,临空鸟瞰,龙湖如一块翡翠;放眼远眺,县城是一片绿海,为生活在这么美的家乡感到开心。

记者从县林业局获悉,“十三五”造林总任务是7.4万亩,该县完成10.3万亩。2021年市下达造林任务1.54亩,已完成造林面积1.61万亩,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

“仅靠栽种树木还不够,长期坚持养护管理、保证绿化成果才是关键。”县长袁钢认为,植树绿化工作不仅要解决“种什么”“怎么种”问题,还要明确“谁来管”“怎么管”,不能有丝毫疏忽大意。该县健全完善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为建成天蓝地绿路荫水清的森林息县,严格落实了县级第一总林长负总责,县级林长抓推动,乡级林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着力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林长制工作格局。县、乡、村三级均按要求分级设立了林长,划定了责任区域,截至目前全县共设立县、乡、村三级林长2300余名。今年来,该县立足于早、着眼于快围绕“四抓”搞造林绿化 大步流星奔生态小康。

抓“护绿”筑牢生态屏障。建立健全三级林长制度体系,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和林地管理制度。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每年6月、9月采取飞机与地面喷药相结合的方式,对美国白蛾、杨树食叶害虫等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喷药防治。对古树名木实施严格保护。

抓“增绿”厚植生态根基。息县是平原农业大县,耕地面积多,可用于造林的面积少。该县立足县域实情,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扩大林木抚育,坚持量质并重,以质为主;加大荒地及河岸、沟渠边等非耕地区域造林,开展以廊道绿化、特色经济林、种苗花卉为重点的造林。

抓“用绿”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4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家庭林场6家,入社社员达2800多户,直接带动5000多户2万余人;培育种植绿化苗木21家,经营面积2万多亩;发展经济林8家,经营面积3000多亩;林下养殖业7家,各类畜禽养殖35万多头(只)。自2018年底开始引种试种“美国薄壳山核桃”,已经发展2000余亩,育苗15万株以上。

抓“活绿”激发绿色动能。创新林业发展投融资机制,加大财政扶持和政策性贷款投入力度。推进林权流转工作,先后出台了《息县林权流转证登记管理办法(试行)》,统一了《林权流转证》,拟制了“息县林权流转合同(样本)”,为林农开展林权流转证抵押贷款和其他行政审批等事项提供了保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