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全国81对公益性“慢火车”,京承线上的6419/6420次、6433/6434次列车或许可以给出答案。26年不调价,最低票价1元,地图上能找到的村落全部停靠……虽然运行一个来回亏损万余元,这列小火车却是山区百姓的交通生命线,给沿线乡亲们拉来了“甜日子”。(工人日报6月14日)
飞驰的高铁,让思念的人变得近在咫尺,让向往的远方变得触手可及;5G网络,让数据传输速度变得更快,让进度条一下就能拉满……似乎“快节奏”成为了当下社会的“主旋律”。然而,与之不同的是,在中国的一些偏远、发展相对欠缺的地区,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慢速度”,它慢得有温度、慢得有深度、更慢得有力度。浓情的“慢火车”,满载着民生情怀,开进了老百姓的心坎里,开出了朵朵“幸福花”。
一列列公益“慢火车”,悠悠地行驶在绿水青山间,为老乡搭建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铺就乡村振兴的“快车道”,见证着沿线地区日新月异的巨变。在“慢火车”的大力加持下,大山里的水果、蔬菜、家禽等优质农产品,得以畅通无阻的流通于各城镇,加速商贸往来;秀丽的风景、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红色资源以“铁路+旅游+扶贫”的模式,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欣赏,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外出求学、打工、就医等出行需求,通过便捷的“慢火车”,让民生有了稳定的保障……人畅其行,物畅其流。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日子变得越来越红火,他们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不难为知,“质变”的背后,是铁路部门几十年如一日不变的低票价、服务品质、为民初心,是“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郑重承诺,更是“人民铁路为人民”的真情写照。
一枝一叶总关情。回首“十三五”,铁路人艰苦奋斗,扎根贫困区,演绎出一个个铁路版“山海情”。面对深度贫困区,铁路部门精准发力,主抓消费扶贫,构建“三网一柜”,线上线下联动直面“扶贫帮产容易帮销难”的困局。因地制宜,保留覆盖全国21个省区市的81对公益“慢火车”,持续深化铁路建设扶贫、运输扶贫、定点扶贫,保障了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更装满了钱袋子,不断提升民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用滚滚车轮绘就乡村振兴发展的锦绣蓝图。
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扬帆。这抹充满温情的“绿色”点缀着大山深处,承载着沿线百姓的“求学梦”“致富梦”“出行梦”……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展望“十四五”光明前景,相信铁路部门必将携手人民一如既往心怀热爱,共赴山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吹响奋进的号角,续写又一个奔腾年代!
(黄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