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如何影响中等收入群体?

AI对劳动者就业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影响也是相对的,有一定的正负可逆性,即便是负面影响,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将压力变为动力、将阻力变成冲力。必须承认,AI对劳动者就业的冲击确实比较大,尤其是劳动复杂程度不高、技术含量不是  很强的工种,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量劳动者失业。

AI技术如何影响中等收入群体?

2021-06-10 07: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谭浩俊

日前,在2021北京智源大会的人工智能与社会经济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周黎安表示,AI发展带来的最大挑战不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扩大或缩小,而是结构性的失业和转型过程中调整产生的问题:一方面是部分劳动者被AI替代,却因为无法适应新产业、新岗位所需的新技能而被迫失业,另一方面是新岗位和新职业人才紧缺,供不应求。

AI会不会影响中等收入群体?答案是肯定的。对于依靠单一技能工作的劳动者而言,一旦失去岗位,就有可能失去再工作的条件。如此一来,AI对就业与居民收入增长影响严重。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要遏制AI技术发展,保护适应技术变化能力不强的劳动者呢?显然不行。因为,科技不随着劳动者的意志而转移,如果科技发展向劳动者的适应能力妥协,就可能停止前进的脚步。

不过,AI对劳动者就业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影响也是相对的,有一定的正负可逆性,即便是负面影响,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将压力变为动力、将阻力变成冲力。

必须承认,AI对劳动者就业的冲击确实比较大,尤其是劳动复杂程度不高、技术含量不是

很强的工种,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量劳动者失业。但这并非表明,我们只能被动承接,若要实现负面影响的“可逆化”,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要本着对劳动者负责的态度,解决劳动者可能面临的失业问题。

对企业而言,并不是有了AI,就能随随便便地把员工推向社会,而是必须对员工负责,帮助员工提高其他方面的技能水平,以便于劳动者失去现有岗位后,能够找到新的就业岗位。对政府来说,要承担起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将可能面临失业员工的情况弄清楚,组织有效的培训,帮助他们实现二次就业,更好地适应科技新时代的到来。

事实上,AI在对一些低效劳动岗位“去产能”的同时,也增加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AI技术的运用和相关设备、机器人等的操作、维护、修理、保养、管理等,都需要有较高技术与能力的劳动者。如此一来,新型人才的就业空间大大拓展,可以倒逼大学人才培养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是把培养目标锁定在文凭和学位上。

总而言之,AI在对中等收入群体产生不利影响的同时,也有不少积极作用。二者相互作用、有效互补,只有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科学决策。

(陈梦伊)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