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这‘含金量’极高的荣誉牌,满是欣喜,实在是太兴奋了,获得这个荣誉是淮滨县委、县政府正确指导和王店乡3.8万干群协力奋斗的结果,我们将不负党的嘱托,人民的期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5月27日,记者第一时间电话采访了正在郑州参加河南省脱贫攻坚大会的淮滨县王店乡党委书记吴晓玲。
被称为“淮上小江南”的王店乡,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1134户4083人,2020年底实现全部脱贫。建强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逐步形成了以沙坝村“稻渔种养示范基地”、白岗村“渔网编织基地”、北庙村“血布袋桃采摘节”、宋营村“木材加工基地”等为特色的产业发展“名片”,推动了全乡特色产业的提档升级。
近年来,王店乡代表淮滨县迎接省市各级领导调研考察观摩100余次,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王店乡龙头企业昌佳农业有限公司2019年荣获省级脱贫攻坚创新奖,2021年公司董事长杨晔(王店乡沙坝村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党委书记吴晓玲2020年获得信阳市脱贫攻坚创新奖、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除了中共淮滨县王店乡委员会,淮滨县总共有8人5集体在河南省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受表彰,这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淮滨县近年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肯定。
“三水围一县,一河贯东西”的淮滨县,每临汛期,承担着上游2个省23个县(市)3万多平方公里的洪水下泄任务,素有“洪水走廊”之称。所以,淮滨县一度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当脱贫攻坚战役打响,淮滨县全体干部群众上下同心,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创新求变,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以敢打胜仗的信念,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书写新的时代新篇。
淮滨县以“党建+产业”联盟为抓手,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构建了包括食用菌、中药材、稻渔种养、芡实种植、渔网编织、艾草种植等26个党建联盟+产业联盟,实现了组织优势和产业优势深度融合,有力破解了党的建设和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达到了“1+1>2”的效果。全县97个贫困村和177个非贫困村特色产业实现全覆盖,累计带动贫困户1.95万户,唱响了全县“党建+特色产业”的“大合唱”。
探索提出“1355”健康扶贫路径,利用“互联网+”和医学影像技术,建立一个智慧医疗信息中心,构建医学影像市县乡3级诊断平台;完善诊断、治疗、康养、医保及能力提升5大体系;筑牢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政府财政补助“5道防线”;出台《淮滨县轻度慢性病医疗救助办法》,县财政筹资500万元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基金池,让群众能够住得上院,看得起病。“1355”健康扶贫做法受到中国老促会的充分肯定,被中国老促会誉为健康扶贫的“淮滨路径”、老区健康扶贫的样板。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探索开展“标兵”争创活动,从全县优秀扶贫干部中选出264名扶贫标兵候选人,每名候选人联系指导29名帮扶责任人,对所包的贫困户实行责任制,并对和贫困户关联的帮扶责任人、第一书记、支部书记、责任组长、乡党委书记、县直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实行“1+6”督导机制。急难险重用标兵,标兵候选人带领全县7000多名帮扶责任人一起入农户、帮农忙、摸农情、商农策、激农力,督村督户督责任,带贫带智带干部,督落实查环境,问成效责作风,全面排查问题,逐一对账销号。
建立了以作风攻坚助力高质量脱贫攻坚的“四责协同”机制,通过“三个清单”明责知责、“四个链条”履责督责、“五种方法”考责问责,把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捆绑起来,打造一个完整的责任闭环,形成同心划船、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
2015年度,淮滨县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获得A类第6名、信阳市第1名;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核荣获全省A类第3名、信阳市第1名。在2016年度脱贫工作成效考核中,名列全市第1名;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核荣获全省A类第1名。2017年度、2018年度全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核荣获“优”等次。2018年,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2019年,脱贫工作成效考核综合成绩全市第1名。2020年2月,淮滨县以全省第2名的好成绩,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图片由符浩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