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将继续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中国贡献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奔跑的动物、生长的植物、无处不在的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及其相关生态系统,为人类带来了巨大效益和大量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成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内容。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拥有1.3万多种活植物、建有38个植物专类区,海南长臂猿从两群不足10只增长到5群33只,大熊猫栖息地保护面积增加了约1倍……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行动者,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效。在201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制定的20个目标中,中国有16个目标正常推进、有望达成。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建立“三区三线”管控体系、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扶贫协同发展模式、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生态补偿机制,中国建立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体系,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去年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宣示:“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铿锵有力的话语,传递出坚定不移的决心,更打开了一个观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最广泛的社会共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为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确立了价值航标。
当前,气候变化已成为威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积极探索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共同之道,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在这方面,中国更是展现出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还将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这些务实举措,彰显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立场和大国担当,将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重要贡献。
习近平主席从全球高度来看待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多次向世界分享中国绿色发展的成功经验,并向世界各国发出走好全球生态文明之路的“绿色邀约”。从推动《巴黎协定》生效实施,到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从发起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到将绿色发展合作计划纳入中非“八大行动”,中国同世界各国开展环保交流合作,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合作局面。从理念到经验,从生活方式到制度文明,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将继续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中国贡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表示,中国在环境修复上付出了巨大努力,各国应与中国加强学习交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今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在云南昆明举办,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将逐步建成美丽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24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