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 | 与世界共享生物多样性治理的“中国经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5-22 10: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生物多样性日,是联合国环境署提议的旨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性主题纪念日。今年5月22日是第21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与你我有何关系?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表现如何?对此,中国日报网采访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亚洲区域会员委员会主席、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秘书长马克平,为你一一解答。

生物多样性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马克平表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物质基础,跟我们每个人、甚至每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的。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一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我们平时的衣食住行,包括药物,绝大部分都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比如我们日常吃的主食、蔬菜、水果等等,都是来源于各种丰富多彩的生物。可以说,生物的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所以我们生活丰富程度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依赖于生物多样性。仅仅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大家也要行动起来一起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比如,整个生物界,几乎只有植物能够固定太阳能,使其形成其他生物可以利用的能量形式。但是像这样的作用,我们很少意识到。此外,气候的调节、空气中氧气的比例都与生物多样性相关。比如说去西藏,1月份去和7月份去的感觉完全不同,这也是因为植被、生物多样性在起作用。

三是对未来而言的选择价值。我们现在对生物多样性的一些价值研究得并不是很清楚。但是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要治愈人类的某种疾病,要靠我们现在尚未研究清楚的一种生物来寻求解决方案,这些都是属于未来的选择价值。

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表现出色

今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即将在昆明举行。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表示,作为昆明大会主席国,中方愿同各方分享生物多样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对此,马克平表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中国在这方面做得是很出色的,尤其近年来表现非常突出。

马克平介绍,在实施保护措施方面,我国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前覆盖的国土面积大约占18%左右,有1万多个保护地,这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来说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

他特别提到中国正在推动的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管理。他表示,生态保护红线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可。现在我们国家也有一些部门和国际组织,比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合作,也在将生态红线的做法推广到其他的国家,比如说“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我们国家一直倡导绿色‘一带一路’,我们要有抓手,要有可以推广的经验和案例。生态保护红线毫无疑问就是其中之一。”

在生态系统修复方面,他表示,我们国家做的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就是非常好的一个模式。它是从整体的生态系统出发,进行景观尺度和流域尺度的规划、治理。“我也希望我们这样的一些经验和案例能够推广到国外,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案例。”

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今年,联合国生物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的主题是生态文明-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也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全球性会议。大会将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是继“爱知目标”后,全球新的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对于如何理解“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一概念,马克平表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意味着不仅仅要考虑人类,还要考虑整个生物界,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界、离不开生物多样性的其他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就要保护整个生命世界,保护整个生命共同体。

他表示,对于10月份在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非常期待,希望能够制定一个既宏伟又可操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议程或方案。“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特别是中国作为东道主和主办方,积极地和主要缔约方沟通,希望能够达成一个比较高的保护目标的这样一个方案。”

(编辑:王辉 吴艳鹏)

【责任编辑:徐锟】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