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美 中华魂公益行动遗产地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在承德召开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5-14 09:57
2021-05-14 09: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10日-13日,“古建美 中华魂”——中国古建筑文化匠心传承公益行动遗产地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承德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通过实地调研和学术研讨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内涵,积极探讨新时期文化遗产地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关系和发展路径,以便进一步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工作,使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本次活动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指导,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办,承德市文物局联合主办,中国民协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分会、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承德嘉木古建艺术博物馆学术支持,“古建美 中华魂”——中国古建筑文化匠心传承公益行动、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公益支持。

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曲云华主持。开幕式上,承德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刘文勤发表致辞时提到,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以及各文物保护协会和社会团体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下,承德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取得丰硕成果,承德文化遗产安全形势越发稳定,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文化遗产展示利用方式也越来越多彩,本次研讨活动的到来对进一步落实承德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展示和利用工作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承德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刘文勤致辞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顾问、文化部原副部长郑欣淼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不仅仅是在探讨古建筑的保护和发展,更多的是要去发掘遗产的内涵和本身价值。文化遗产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建筑物,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知识,要结合历史不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古建筑,让古代文化遗产产生现代价值,同时也去更好地保护中国文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和号召更多的力量加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顾问郑欣淼致辞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文化部原副部长励小捷在致辞中表示,在深度探讨遗产地保护与发展时,必须要把遗产地的相关因素,比如政府的支持、遗产地周围居民的族群、遗产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最基层的自治组织和社区的概念以及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协调等考虑进去,并且要动员全社会参与,坚持保护成果全民共享,这样才能够形成更大的保护群体,才能够更好的完成文物保护和发展的任务。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文化部原副部长励小捷致辞

主旨发言环节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副秘书长王莹主持。承德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高永海发表了《承德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情况》主题讲话。系统地讲述了自2010年开始实施的承德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历时十年做出的傲人成果。同时也总结和提出了承德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现的四大问题,一是文物保护资金缺口大,二是存在传统古建修缮技术工艺难以解决的问题,三是亟待加强对古建筑遗址的保护、展示、利益的技术研究,四是世界文化遗产与5A级景区标准有相悖之处。

承德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高永海主旨发言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吕舟在以《社区与世界遗产保护-以鼓浪屿为例》的主旨发言中,通过鼓浪屿申遗前后的跟踪观察,用退休教师、诗人、咖啡馆老板、音乐家以及普通退休职工等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描述社区中的个体对延续遗产地独特而包容的文化所做出的贡献。强调世界遗产保护是需要政府、社会、社区携手同行,并阐释了社区在世界遗产保护中具有的巨大助推作用,佐证了社区的凝心聚力是传统文化复兴的关键。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吕舟主旨发言

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会长、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长韩扬,在《建筑遗产与景区建设》主旨发言中就5A景区的创立和遗产保护展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他表示景区与遗产不同,遗产可以是构成景区的文化元素,但它不是景区,遗产是历史与文化的资源,不可再生,而景区可以根据当前社会生活的需求建设和完善,遗产不允许打造,景区可以打造,且在任何景区建设中,涉及建筑遗产的展示利用的时候,必须切实遵守《文物保护法》和相关法规,不能随意破坏建筑遗产。

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会长、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长韩扬主旨演讲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赵中枢的发言以《名城保护与合理利用小议》为题,从承德与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遗产、合理利用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两个角度进行了分享,为承德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他表示名城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当历史的尘埃落定的时候,唯有文化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留存并传承下来。它是民族独立品格的历史凭证,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满怀信心走向未来的坚实根基与智慧资源。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赵中枢主旨演讲

人民日报海外版高级编辑、世界遗产版主编齐欣作为媒体代表在研讨会现场进行了主旨发言。他以《文化遗产传播: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为主题,站在媒体的角度,对文化遗产传播因社会发展、科技提升而变化进行了深度阐释。他表示新时期文化遗产在社会中代表的先行作用已经开始泛化、并轨和分离。对文化遗产进入社会环境后产生的踪迹与规律、公共体系以及在中文语境下的特殊性的研究,是现阶段媒体正在做的事情。

人民日报海外版高级编辑、世界遗产版主编齐欣主旨发言

中国文物遗产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沈阳的发言主题为《变身世界文化遗产之后》,他强调遗产保护的根本是价值保护和传承。申遗对于遗产保护具有双重性,一方面通过申遗促进了遗产法制建设、队伍建设、管理建设、旅游业发展等,但同时也因过度开发和消费带来了水污染、环境污染、原著居民流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管理机制的问题,动员全民去了解遗产、管理遗产才是真正的出路。

  中国文物遗产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沈阳主旨发言

下午的研讨会分组讨论由承德市文物局副局长李建来主持。专家学者从匠心传承和遗产地保护与发展、文化遗产的具体保护方式、遗产保护的管理体制与科技支持到承德遗产地的具体保护与传承、遗产保护与时代发展关系等方面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在思想的激烈碰撞下,直面问题不断为新时期中国文物保护、非遗文化传承以及古建文化利用提供新思路,共同探索新时期文物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方式方法,解锁和挖掘古建筑更深刻的文化内涵,为践行和落实文化自信树立了良好示范。

本次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营造技艺”为主题,包含遗产地实地调研、遗产地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开幕式、遗产地保护与发学术研讨会及分组讨论会和“古建美 中华魂”——中国古建筑文化匠心传承公益行动阶段性成果图片展四项议程。以实地调研的方式走进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感受古建文化,收集一手资料和情报,挖掘文化遗产内涵;以学术研讨会的方式邀请专家学者分别发表致辞、主旨发言,并进行分组研讨,为保护中国文物、传承古建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言献策。

据了解,“古建美 中华魂”——中国古建筑文化匠心传承公益行动自2020年5月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联合民族企业九牧厨卫共同发起,旨在通过一系列的主题研讨、文化推广,深入挖掘和凝练古建筑中所蕴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内涵,推动古建筑文化价值创新发展。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领导、承德市文物局领导,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领导、中国民协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领导、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分会领导、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领导、承德嘉木古建艺术博物馆领导,“古建美 中华魂”——中国古建筑文化匠心传承公益行动相关领导以及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领导参与出席了本次研讨会活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