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淮滨:“小菜一碟”成乡村振兴里的“大有可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5-13 18:4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5-13 18: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快来,尝尝咱这地里刚刚摘下来的金红玉2号甜瓜。”5月12日,记者刚下车便被位于淮滨县谷堆乡徐圩村益菜网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熊志亮招呼过去品尝瓜果。

“别看我这瓜小,每斤还要高于市场价一元,依然能够热卖。是不是很甜?”

“确实很甜,甜的齁心。”记者同在场的人们打起了趣儿。

“为了保证蔬菜的品质,我们专门养殖了20多头牛和1500只獭兔,它们的粪便是最佳的农家肥!”熊志亮告诉记者。

在现场,记者放眼望去,看到得是集中连片的蔬菜大棚,棚内瓜果蔬菜长势良好,数十人正在紧张续建大棚,好一副秀美的乡村振兴画卷。

“我是2019年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的,现在他仍然手把手教我种植技术。你看,这每个大棚种的是各式各样的瓜果蔬菜,有苹果瓜、番茄、西葫芦、黄瓜、羊角蜜、辣椒等,个个长势喜人。”熊志亮高兴地说。

谷堆乡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6.4万人,耕地面积3933公顷,人均仅0.024亩耕地,人多地少。近年来,该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利于靠县城近的区位优势和河滩地沙土土壤土质,积极打造“滨城菜篮子”,依托蔬菜产业“党建联盟+产业联盟”,抓牢蔬菜产业发展支撑,2020年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近10000亩,比2019年增长23%。在蔬菜产业发展的带动下,特色产业片区发展壮大:北线沿淮滩区果蔬种植区,形成了全乡产业发展支柱。

熊志亮承包土地兴建的“大菜园”,就位于谷堆乡重点打造的集特色瓜果、蔬菜种植、采摘加工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产业园区。

“看到村里有很多荒地,就想着把他们集中到一块。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承包。”熊志亮说:“2019年,我在政府的指导下,在这承包的200亩土地建了有60个大棚,全部种植蔬菜,现在效益很不错。”

而回想起过去,熊志亮和他的父亲熊西学却没少走弯路。2013年开始,他们就承包土地,可是种植的却是红薯和萝卜,经济附加值极低。“2018年,我和父亲一起,去过新乡和山东寿光考察学习,回来后,我就多向发力,种植不同品种的瓜果蔬菜。”熊志亮说。

“你看,这个大棚,就是我的试验田,今年我在这个棚内种植博洋9号、绿美人、甜红玉、羊角蜜等7种甜瓜。经过试验,发现羊角蜜和甜红玉产量和质量很高,明年我会扩大种植范围。”

这个初夏,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带有“益菜网”标识的小货车经常活跃于淮滨县城的街头巷尾。

“从基地到餐桌,我们层层把关,一切为了您舌尖上的安全。”为了让基地里的蔬菜能够第一时间“新鲜”抵达老百姓餐桌,熊志亮于2020年春季开发了一款“益菜网”微信公众号,轻轻点击,轻松下单,隔日抵达。

“我们专门开发了两款,一款是针对老百姓的公众号,一款是针对商贩的公众号。每天都会有源源不断的订单,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我在这里每天都有活干,每月能拿2000多元。活不重,身体正硬朗着呢!”66岁的徐圩村村民孙行广边给蔬菜上农家肥,边接受记者采访。

“我们这工种分为两种,一种是基地员工,一种是‘益菜网’平台员工,长期用工20多人,用的都是这徐圩村及周边村人。”熊志亮高兴地说,“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专门从浙江请了搭建大棚的高手,现正在修建大棚,准备大批量种植火龙果。等明年你们再来的时候,就可以在我们这采摘了。”

目前,“益菜网”正携手淮滨县蔬菜“党建联盟+产业联盟”,已经打造出一站式农产品采配服务,对接广大社区家庭消费者,着力打造优质的农产品互联网采购交易平台,形成产地到餐桌的服务体系。

“我乡上千亩的蔬菜基地,有了‘益菜网’平台,蔬菜销售不再难了,线上线下齐发力,‘小菜一碟’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里的‘大有可为’!”谷堆乡党委书记吴世红告诉记者。

(图片由符浩授权使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