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4月29日讯(记者 林伊人)近日,中国网记者跟随“中国有约A Date with China”国际媒体主题采访团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了解壮锦技艺带动当地妇女脱贫致富的典型做法。
壮锦是广西壮族传统手工织锦,与云锦、蜀锦、宋锦一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壮锦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双蒙村板池屯,当地一家企业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建立了龙州壮锦技艺工坊。2018年,工坊成为全国首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今年39岁的李冬莲,原本是当地的贫困户,她从14岁开始同母亲学习织锦,2016年来到“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织锦。她说,“我的父母和弟弟身体都不好,家里的土地又少,以前靠种甘蔗一年只有2万元的收入。加入工坊后,每天只需在家织锦2到4小时,既不影响农活,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一年可以多收入2万元。”
李冬莲凭借自己的双手,织出了美丽的图案,也织出了幸福的生活。在加入工坊当年,李冬莲就脱贫了。“我还动员身边的妇女一起加入工坊。第一年,工坊有38位织女,到了第二年,有43位,现在已经有将近60位了。”李冬莲说。
记者了解到,双蒙村170多户中有54户加入“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人员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12岁。这些“绣娘”“织女”在兼顾农活、照顾家庭的情况下,年收入可以达到1万元以上。2019年7月,工坊中的18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建立为这些贫困地区妇女提供了居家就业创收的机会,也解决了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和留守问题。在帮助这些贫困地区妇女获得收益的同时,也让广西传统织绣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记者了解到,2019年,这家企业与意大利中意文化交流协会共同建立了广西壮锦文化推广协会和设计中心,打造壮锦品牌。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壮锦有很大的国际需求,目前已经接到第一批欧洲订单。蕴含中国文化的壮锦,正走向世界。
(林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