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4月25日电(记者赵磊 苍微)4月23日至26日,以“新起点 新征程 新愿景”为主题的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大会设置30余项各类活动,包括论坛类活动、系列科普活动、科普与成就展,涵盖学术、产业、科普、文创四大活动体系,倾力打造集学术论坛、产业盛会、前沿展示、赛事路演、文创体验于一体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交流合作平台,全面展示宇航前沿技术,深入探讨航天未来愿景,广泛推动世界航天领域的深度合作。
大会发布2021年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设置了内容丰富的论坛类活动,涵盖主论坛及学术、国际、产业、文化、青年、教育、科普等不同主题的分论坛。主论坛研讨新时代航天战略愿景与布局、前沿与关键技术领域发展、高水平开放与合作等重大课题。各类分论坛中以学术论坛数量为最,探讨小卫星技术、航天总体技术、近空间飞行与行星进入、航天大数据、运载器发动机等议题。
中国航天大会从2018年开始已连续举办四届,是一场中国航天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行业盛会,连续三年入选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大会指导思想为“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繁荣学术,培养航天下一代”,致力于构建成为“航天领域面向国际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促进航天产学研协同的合作平台、传承航天精神和文化的科普宣传平台”。
作为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集中力量打造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深的核心活动,主论坛紧密围绕“新起点、新征程、新愿景”主题,汇集中外航天界的领军人士,共同研讨新时代航天战略愿景与布局、前沿与关键技术领域发展、高水平开放与合作等重大课题,探讨从地球空间到地月空间再到太阳系边界探测活动等重大热点话题,研究和实践航天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新命题,提出以构建“地月空间生态圈”为契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新设想等。
在主论坛上,10场特邀报告聚焦重大热点话题,引起业内人士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其中,“人民科学家”叶培建院士在题为《我国小天体探测任务的设想》报告中,从任务意义、国际发展态势、我国小天体探测器方案概述、任务特点与难点四个方面展开。“我国小天体探测任务已经进入工程研制阶段。未来,小天体探测任务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深空探测能力,推动行星科学的快速发展,为航天强国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叶培建在报告中透露。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院士在《太阳系边界探测关键科学问题》报告中,按照科学背景简介、关键科学问题、探测科学目标的思路,围绕日球层物理、太阳系演化、恒星际物理三大方面展开分析。
此外,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作题为《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进展与未来展望》的特邀报告;中国航天科工副总经理魏毅寅院士作题为《空天飞行器发展展望——开启空天航班新征程》的特邀报告;欧空局局长顾问托马斯•赖特尔、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执行主任伯纳德•福伊、国际宇航联合会国际组织和发展中国家联络委员会主席克里斯蒂娜•吉安诺帕帕,分别作题为《拓展人类新疆界——欧洲探测活动》《月球和火星基地研究》《太空驱动数字变革》的报告。
(编辑:严玉洁)
(赵磊 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