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相依 粤黔情深
——广州倾情帮扶毕节黔南硕果累累
广州,位于南海之滨,改革开放最前沿;毕节与黔南,位于云贵高原,地处莽莽群山深处。
2016年,按照中央安排部署,广州市携手毕节市和黔南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齐绘美丽小康画卷。
山海相依,携手奋进。广州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真情实意帮、真金白银投、真刀真枪干,全力助推毕节、黔南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数据显示,5年来,广州市共投入财政帮扶资金32.16亿元,先后选派4398名专业技术人才到毕节、黔南挂职工作,引导288家企业在毕节、黔南落户,实际投资164.63亿元……在广州市的倾力帮扶下,毕节与黔南成功撕掉了绝对贫困标签。
山与海,谱写出先富带后富,同心奔小康的时代乐章。
产业扶持增动力
四月的乌蒙高原,草木蔓发,百花盛开,春意盎然。
正在赫章县铁匠乡中井村花卉基地里管护花卉的管理员周巧,笑容像花儿一样灿烂:“我和老公都在基地务工,月工资加起来有7600元。2019年,我们家新添置了一辆代步车;2020年,又建起了两层楼房。”
曾经,周巧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时,因为家里有老有小,我和老公都没法外出务工,就靠种几亩地勉强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很苦。”
2018年,在广东省第一扶贫工作组和番禺区政府牵线搭桥下,香港90后女孩梁安莉和母亲陈洁共同出资成立广州港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梁安莉一头扎进乌蒙大山,在赫章县发展花卉产业,累计带动600余户、3000多人就业增收。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5年来,广州坚持把产业帮扶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广泛动员国企、民企参战助贫,着力打造长效脱贫的“主引擎”。
广州积极推动广州海大、江南、粤旺、耀泓等农业龙头企业投资建设种养基地、加工厂、冷链仓储物流等,打造全产业链条,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完成产品到商品、品质到品牌、产销到产业转变。采用“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帮扶模式,企业与当地贫困群众签订种植养殖协议,实施产供销“一条龙”服务。5年来,广州在毕节、黔南累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42个。
同时,广州积极创新消费扶贫模式,通过投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毕节配送中心、江楠现代农业物流园,以及组建消费扶贫联盟等方式,推动农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解决市场销售问题。
围绕建设黄金旅游休闲目的地,广州坚持“旅游+”的帮扶思路,加强政策和交通支持,加强旅游资源推介,加强旅游线路和产品设计,谋划开展“百企千团十万广东人游贵州”“千团万人游黔南”等系列品牌活动,推动到毕节、黔南的广东游客每年以30%的幅度递增,5年共计达150余万人次。
围绕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地,广州与两地分别共建“毕节·广州产业园”“黔南·广州产业园”,一批制衣、鞋业、建材、电器、日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建成投入生产,为毕节、黔南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就业扶持稳增收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广州对口帮扶毕节、黔南以来,不断创新劳务协作模式,助力两地群众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做梦也没有想到,搬进县城后,很快就在扶贫车间找到了工作,月工资3000多元。”在长顺县广顺镇金竹花园社区扶贫车间里上班的搬迁群众夏和苹说,之前在老家种苞谷,一年收1000多斤,算下来也就1000多元,现在比过去强多了。
2019年6月,夏和苹一家从广顺镇偏僻的石洞村纳冗组搬到镇上的南福新苑社区,孩子在家门口上学,丈夫在周边工地打工,夏和苹在附近的金竹花园社区扶贫车间上班,生活越过越红火。
为了让走不出去的贫困群众,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收,广州市支持企业按照“扶贫车间”的方式,在毕节、黔南援建“扶贫车间”和“扶贫农场”229个,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通过送订单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有效实现了儿童不留守、老人不空巢。
对于能够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广州市积极搭建劳务协作平台,帮扶双方人社部门加强劳务协作,通过信息共享、组织企业现场招聘、送岗上门、远程见工等形式,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2020年疫情期间,广州采取“专机专列专车专送”方式温暖护送毕节、黔南到穗务工人员返岗复工,有效缓解疫情影响。及时调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组织重点用工企业、重点行业、重点群体专场网络招聘会,提高供需对接效果。
据悉,广州先后培训毕节、黔南贫困人口16.38万人次,其中转移到广东省就业2.44万余人,就近就业14.07万余人。
聚焦民生谋福祉
“左髋部疼痛,走路要人扶。”在张绍国老人的记忆里,家人东拼西凑送他到重庆、贵阳等地医院治疗均无明显效果。5年多的奔波求医,让一家人心力交瘁。
听说赫章县中医院来了广州的骨科专家后,张绍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往求医。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的骨科专家陈潮锋为其成功开展左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如今张绍国已能自由行走。
2017年9月,搭乘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风,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对口帮扶赫章县中医院,两所相隔1200公里的医院正式“联姻”。2018年9月18日,陈潮峰踏上了援黔医疗帮扶的征程,来到赫章县中医院,帮助赫章县中医院开展骨伤科建设。
2020年6月22日,总投资1555万元的赫章县中医院番禺楼建成投入运行,赫章县中医院终于有了标准的骨伤科。同时,陈潮锋和番禺区17名帮扶医生一起,通过师徒结对,采取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赫章本地医生开展培训,全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聚焦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帮扶,让山区群众共享优质医疗服务,助力山区孩子放飞梦想。
广州在毕节、黔南17个贫困县各选择一所学校、医院,为每所学校、每家医院分别选派优秀教师、医疗专家团队,通过帮带队伍、帮建学科、帮抓规范等,着力打造示范点,带动和促进当地医疗和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异地一课两讲、远程会诊、远程查房等活动,实现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共享。
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广州创新开展“组团帮扶”模式,大力实施“百间学校结对”“百所医院帮扶”活动,实打实帮难解困。广州707所学校、223个医疗机构与毕节、黔南的学校、医疗机构结成对子,深入开展帮扶。
如今,“组团式”帮扶结出累累硕果:帮助毕节妇幼保健院建起两癌防治中心,帮助七星关区妇幼保健院开展9项新技术、新项目;帮助平塘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成为黔南全国第一批次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
此外,广州坚持智志双扶,加大人才支援力度,先后选派4398名专业技术人才到毕节、黔南挂职工作,组织毕节、黔南628名党政干部、2207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广州挂职锻炼,帮助两地培训党政干部1.35万人次、专业技术人才14.08万人次。
山海情深,同步小康。广州的倾力帮扶,助力大山深处千年沉寂的土地焕发新活力。成功摘掉贫困帽子的毕节和黔南,将乘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阔步乡村振兴新征程。(记者 谢朝政)
(谢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