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4月1日电 绿色金融标准是识别绿色经济活动、引导资金准确投向绿色项目的基础。国际非营利组织“积极货币”(Positive Money)周三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人民银行在G20成员国央行中被评为“最绿色”的央行,这得益于中国积极引导金融市场绿色发展的政策。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国际非营利组织“积极货币”(Positive Money)根据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对20国集团(G20)的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进行了排名。
报告称中国央行采取推动向污染治理项目发放低息贷款等措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大贡献。报告考察了G20各国央行在研究宣传、货币政策、金融政策、以身作则四个方面的行动情况。
从整体评分上看,中国位列榜首,巴西第二。
该机构在报告中表示,与20国集团(G20)成员国相比,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功,与其货币和监管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密切协调有关。
报告称,早在1995年,中国绿色信贷政策体系开始建立、发展和逐步完善。
1995年,中国央行发布了《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环保工作通知》,为银行更好地将环境变量纳入信贷决策提供了政策指导。
此外,中国银监会也推出了一系列旨在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包括在2012年颁布《绿色信贷指引》,在2014年建立用于测量并评估绿色信贷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等。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制定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这是指导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文件。四年多来,中国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不断丰富。截至2020年6月,中国绿色信贷余额已逾11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规模约1.2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
2018年,对于在绿色融资活动评估中表现良好的商业银行,人民银行开始提供规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优惠,还将绿色债券纳入中期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合格担保品范围。
而G20其他成员国的央行通常打着“市场中立”的旗号,采取的行动较为被动。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一向声音最大的英国、欧洲和法国央行,实际行动却差强人意。
虽然有14家央行都在研究宣传工作上获得了满分,但在其他方面却得分较低。
报告认为,这说明了很多国家的央行意识到了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也了解促成积极改变的渠道,但仍缺乏实际行动。
(编辑:齐磊 刘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