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9日消息(记者张潇祎)3月8日下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分别向大会作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过去的一年,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依法履职情况如何?“两高”工作报告又从哪些方面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和对公平正义的期盼?
3月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用数据、案例说话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审结案件35773件,地方各级法院审结、执结案件2870.5万件,结案标的额7.1万亿元。全国法院受理案件在先后突破2000万和3000万关口后,出现2004年以来的首次下降。最高法办公厅副主任余茂玉指出,这是在各级党委领导下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促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多元化解的成效。
2020年,检察机关办案总量也有所下降。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301万件,同比下降19.4%。“但细分起来,其实是‘一降一升’。”最高检办公厅副主任马骐指出,检察机关“被动受案”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申诉案件量有所下降,“主动履职”的公益诉讼、诉讼监督案件量有所上升。这说明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社会大局稳定,经过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治安秩序改善,检察机关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更有力、更主动。
“两高”工作报告数据丰富、内容翔实,其中不乏一个个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典型案例。“今年报告进一步讲述了许多好故事,比如,保护诚实守信,让虚假陈述者付出代价、制假售假者受到惩处、碰瓷者落入法网、诚实守信者受到激励,再如,围绕促进和谐家庭建设,会同妇联完善反家暴联动机制,依法认定未成年人直播打赏无效、判令全额返还打赏金等生动故事。”余茂玉说。
针对最高检工作报告中提到2018年底发布的“昆山反杀案”指导性案例,马骐指出,案例发布后,2019年因正当防卫不捕不诉399人,同比上升107.8%;2020年420人,同比上升5.3%。2020年再发6起因正当防卫不捕不诉的典型案例,就是要把“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做实。报告还提到,网络大V“辣笔小球”恶意诋毁贬损卫国戍边英雄官兵,江苏检察机关迅速介入,依法适用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首次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批准逮捕。马骐认为,这鲜明地向社会传递出“英烈不容诋毁、法律不容挑衅”的强烈信号,针对性、警示性更强,社会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推进扫黑除恶 坚持“打伞破网”
2020年是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之年。针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审判执行任务完成情况,最高法工作报告指出,依法惩处黑恶犯罪分子,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33053件226495人,对孙小果、陈辉民、尚同军、黄鸿发等黑恶势力犯罪组织头目依法判处死刑;坚持“打财断血”,坚持“打伞破网”。余茂玉表示:“经过三年攻坚,社会治安形势更好了,老百姓安全感有了明显提升。”
最高检工作报告也显示,2018年以来,共批捕涉黑涉恶犯罪14.9万人,起诉23万人,其中起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5.4万人,是前三年的11.9倍。“如果不把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关系网’连根拔起,就难以做到除恶务尽,也难以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马骐说,“检察机关落实党中央要求,将摸排‘保护伞’线索作为办案必经环节,深挖黑恶势力盘踞多年、坐大成势的深层原因,起诉‘保护伞’2900多人。这是以往任何一次‘严打’斗争所没有的。”
维护防疫秩序 服务“六稳”“六保”
“周强院长在报告中用‘促发展’‘稳预期’‘保民生’定位了司法在服务‘六稳’‘六保’中发挥的作用。”余茂玉指出,针对疫情引发的各种新的法律问题,最高法及时出台了审理涉疫民商事、涉外商事海事、执行案件等4个意见,先后发布3批31个保障复工复产的典型案例,厘清法律适用问题,明确司法政策导向。人民法院坚持善意文明司法理念,通过破产重整、和解以及善意执行等方式,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同时,各级法院依照法定程序,紧急为1386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临时变更财产保全措施,支持扩产抗疫,确保紧缺医疗物资供应。
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到,因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再就核酸检测造假、制售假疫苗等发布4批19件从严追诉典型案例。起诉涉疫犯罪1.1万人。制定实施“11条意见”,服务“六稳”“六保”。马骐表示,围绕助力各类企业复工复产、渡过难关,2020年以来,检察机关起诉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犯罪2.3万人,同比上升2.9%;对民企负责人涉经营类犯罪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就提出适用缓刑建议;组织开展涉企控告申诉专项清理,排查出2.1万件,支持企业合法诉求5519件;同时持续清理涉企“挂案”,2019年排查出的2687件“挂案”已督促办结2315件,2020年10月起会同公安部再排查督办5088件,“让长期处于‘负罪’状态的企业放下包袱、放手发展”。
严惩腐败犯罪 全力追逃追赃
过去的一年,人民法院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2.2万件2.6万人,对赵正永判处死缓、终身监禁,对赖小民判处并执行死刑。检察机关受理各级监委移送职务犯罪19760人,对赵正永等12名原省部级干部提起公诉。赖小民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罪行极其严重,检察机关提出判处死刑的公诉意见,判决予以采纳。
值得注意的是,最高检工作报告特别指出,对逃匿、死亡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启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首次适用缺席审判程序,对潜逃境外19年的贪污犯罪嫌疑人程三昌提起公诉。据马骐介绍,缺席审判是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新增的一项特别程序,对追逃追赃具有重要意义。“缺席审判制度建立后,对于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境外,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传票和起诉书副本送达后,被告人未按要求到案的,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依法作出判决,并对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作出处理。”
依法从严治网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当今社会,网络安全风险日益突出,传统犯罪加速向网上蔓延。最高法工作报告指出,严惩网络犯罪。决不让网络空间成为法外之地。围绕促进网络空间道德建设,余茂玉介绍,人民法院发布严惩网络犯罪指导性案例,对电信网络诈骗、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等犯罪加大惩治力度。依法惩治网络流量造假、流量劫持等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开放司法区块链平台,支持网络著作权人通过平台提交、固定证据,预防和惩治网络抄袭。
积极参与网络治理,这在最高检工作报告中也有所体现。报告提到,2020年,检察机关起诉网络犯罪14.2万人,在刑事案件总量下降背景下,同比上升47.9%。马骐介绍,近年来,检察机关办理网络犯罪案件以年均近40%的速度攀升,2020年达到47.9%。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2020年,最高检组建惩治网络犯罪指导组,成立网络犯罪理论研究中心,印发《人民检察院办理网络犯罪案件规定》,并就整治网络黑灰产业链、提升移动互联网监管执法能力、加大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力度向工信部发出第六号检察建议,同时积极参与“断卡”行动,从严惩治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犯罪,斩断电信网络犯罪链条。“采取这些举措,目的就是要促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这也体现出检察机关履职的自觉。”马骐说。
除此之外,“两高”工作报告还围绕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三大攻坚战、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等方面就过去一年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于社会广泛关注的“纸面服刑”“提钱出狱”等问题,最高法表示将以全面开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坚决整治顽瘴痼疾,坚决查处“纸面服刑”“提钱出狱”,坚决清除害群之马,最高检也表示将开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项监督,既防治“提钱出狱”“纸面服刑”,也防止应减不减、该放不放。
(张潇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