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宋青:优化“绿碳”供给为实现“碳中和”赋能

全国政协委员宋青:优化“绿碳”供给为实现“碳中和”赋能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3-05 09: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从2020年到2060年这40年间,中国的碳排放要从目前每年的近百亿吨降低到“近零”排放。“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把“碳中和”愿景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第一个五年,亟待在实现“碳中和”的探索中积极作为。

按照落实《巴黎协定》的要求,碳中和就是达到由森林和海洋能够吸收的水平。为此,对应于森林和海洋,可区分为“绿碳”和“蓝碳”,林业碳汇即为“绿碳”。

关于优化“绿碳”供给为实现“碳中和”赋能,全国政协委员宋青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摸清“绿碳”家底,编制“碳中和”战略规划,谋划整体布局。研究制定“碳中和”碳汇计量国家标准体系,为国家和各省区市计算分年度碳汇量提供技术支持。超前测算碳汇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时贡献率。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支撑体系,以实现“碳中和”目标。

第二,引导“绿碳”提质增效,加强森林经营,增强价值转化效能。要进一步加强造林工作的量质并举,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和低效林改造,大力培育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强的植物品种,优化森林资源结构与分布格局,实现森林蓄积量、森林碳密度、总碳储量的全面增长,提高森林生态质量,激活林业碳汇的增汇潜力。

第三,加快“绿碳”项目开发,将碳汇纳入国家碳市场CCER(中国核证减排量)优先领域,发挥碳汇项目多重效益。要加快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交易技术支撑和政策保障体系,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碳汇项目开发,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产更多以碳汇为主的生态产品,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第四,推进“绿碳”增汇行动,开展“碳中和”试点,提升碳汇显示度。选择高排放区域的县、镇、村或高排放行业的企业以及大型国内外会议等,有计划地开展碳中和试点,为实现碳中和探索政策及技术路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经验。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