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走出国门 咏春声乐登陆纳斯达克广场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3-02 11:31
2021-03-02 11:3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张咏春演出现场图)

有一个大学声乐教授,正在用她的专业、爱心以公益的方式,践行着文化繁荣的精神,也为推进文化强国,提高国人文化素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并走出国门,展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的光辉形象,这个人就是张咏春。

从专业荣誉到文化自信

(张咏春携手咏春声乐成为第一个登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中国民族音乐人)

2021年,牛年,农历腊月二十八,恰逢按照中国年习俗辞旧迎新的时候,一组亮丽的中国红登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上的纳斯达克大屏,一个身着红衣的女子通过大屏展示,向全世界的人为中国农历新年的到来送出自己的祝福,表情和肢体语言相互配合,专业和气质,向整个西方世界传递出了中国人浓浓的文化自信。这个女子,就是张咏春。

和许多热爱音乐的人一样,张咏春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潜心专研。

(张咏春获得第十六届 “德艺双馨公益人物”颁奖现场)

当她在音乐领域获得曾连续荣获三届河北省音乐金钟奖专业美声组金奖、荣获2010年河北省青年歌手电视大赛美声组金奖、2012年荣获石家庄市“五四”青年奖章,并多次在省、市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之后,让更多的人通过她的音乐,寻找到生活的美好成了她新的人生目标。

“用自己的专业帮助和造福更多的人,并在过程中提升国人的文化修养,提升国家的软实力,这才是一个艺术工作者需要追求的精神。”2月23日,咏春声乐创始人,张咏春告诉记者。

张咏春努力地用自己的专业,为“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而践行。

(张咏春上榜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石家庄市禁毒委员会主办“战役英雄传”)

设定目标后,经过张咏春近几年不懈的努力,学员从几十人,目前已经增加到了4000人,不仅遍布全国各个省市,还有些海外华人也加入了学习咏春音乐的行业。尤其是2020年疫情期间,咏春老师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公益教学,丰富了疫情期间,大家隔离在家的文化生活,并因此在第十六届德艺双馨公益盛典河北省文艺晚会上,荣获“德艺双馨公益人物”、“2020抗疫先锋最美逆行者”、2020 “战役英雄传”等光荣称号。

在2021中国农历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时,张咏春携手咏春文化成为了第一个登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中国传统音乐机构和民族音乐人。

对此,许多海外媒体对此也纷纷进行关注。

“与人玫瑰,手有余香”

去年,一场疫情对整个中国社会带来了冲击,张咏春的音乐机构也无法顺利开展工作。但她并没有选择消极放弃,如何以自己的才华和影响力,用自己的耐心和专业,在这场疫情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于是通过线上公益授课的方式,无疑是自己值得去做的一件事。

事实上,张咏春之前的咏春声乐艺术培训班,学员都是中老年爱好者。据了解,本来原定正月初八开学,然而疫情突发,学员们出不了门,也学不了歌,纷纷表示很憋闷。" 既然不能面授,那我就在线上给大家上课吧,让大家也有事干,缓解缓解紧张情绪。" 张咏春说,一开始她只建了一个群,没想到人迅速就满了;然后再建群,再满;再建 ……" 一天建了 5 个 500 人的群,不到晚上就全满了。"

  (张咏春为学员线上演示发音)

最初,张咏春每天都会在这 5 个群里各选择 5-6 位学员,进行一对一详细指点,这样大家就可以参照老师的讲解,来调整各自的气息和方法。后来不少学员表示不满足,他们还想看到老师唱歌时的肢体动作和表情,想全方位地学习。很快,张咏春就在 QQ 和快手上开起了直播课。每天直播上课、微信点评,张咏春和她的咏春团队忙得不亦乐乎。

张咏春的很多资深的学员可能都知道哈,面对当时那种情况,开直播课时,又建了 6 个公益群,学员有黑龙江的,也有海南岛的。加上此前的 5 个微信群,每天咏春老师及团队都会在这 11 个公益群里,给近 4000 人讲解声乐知识,并根据大家上传的视频进行辅导,让大家了解唱歌其实是一项全身运动,练习声乐,能锻炼呼吸,强健肺部,对健康有益。

张咏春向记者表示,她常年和中老年人打交道,十分了解她们的想法。他们中有很多 50 后,年轻时非常喜欢唱歌,但是因为没有条件没学成。很多学员表示,通过公益课堂,告别的大白嗓,声音更好听了。

根据权威媒体的报道,疫情期间,张咏春通过开办咏春声乐公益课堂,向近 4000 名中老年声乐爱好者,普及了声乐知识。“使大家在以歌会友、以歌咏志的同时,还锻炼了身体,弘扬了正能量。”

然而,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张咏春常常一天下来,累得说不出话来,但是一想到那些信任自己的学员,而且多是老年人,尤其是一些老人孩子在国外,孤独伴随着担忧,或许一点点对于音乐的寄托,能为他们的抗疫居家,带来一些生活的希望呢?

虽然学员和社会各界都对咏春声乐的公益善举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张咏春仍不忘初心:“与人玫瑰,手有余香。看到大家学有所获,感觉很开心。”

(记者 张露)

(张露)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