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车”是八九十年代春运的特殊记忆,随着时代的发展,高铁成为春运的主战场,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高铁的步伐尚未延伸到深山的各个角落,“慢火车”仍然是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复兴号”跑出了中国骄傲和中国速度。坚守在偏远山区的“慢火车”让中国温度展现得淋漓尽致。真实的中国,不仅有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也有一些偏远地区的贫困人群需要帮助。
随着铁路网越织越密,越来越多的火车开进贫困山区,让沿线百姓切实体会到了铁路部门贴民心、有温度的民生情怀。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13.9万公里铁路线横跨东西、纵横南北,把城市和乡村串联起来,81对公益性“慢火车”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偏远山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便利。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快时代,能够更快一步回到家里,固然是很多人的期待。但是,相对于那些“快一点”的高铁,深入偏远山区,助力地方扶贫的慢火车同样值得我们肯定。行驶在大凉山、松辽、攀枝花等地的慢火车,成为那里人们的出行首选。价格低至两块钱的车票,极大的减少了人们出行成本。几十年未变的票价和每站必停的特点,开进了贫困地区老百姓的心里,也开出了慢火车的“为民情怀”。
作为早已名声在外的网红“慢火车”,一趟趟列车开行的目的便是为了服务沿线百姓出行。对于沿线百姓而言,这些“满火车”不仅仅是他们与外界沟通交流的纽带,同时是它们记忆中珍藏着的铁路印记。也正是这趟慢慢悠悠的“扶贫专列”,给山区百姓提供了极大地便利,促进沿线山区经济发展的同时,编织着山区百姓“脱贫致富”的新时代梦想。
试看辛泰线淄博至泰安的“庄户列车”,它是目前山东省境内仅剩唯一的公益“扶贫慢火车”,其因为其沿线山区风景优美,吸引着成百上千的旅游爱好者,慢悠悠的小火车俨然成为观景“新方式”,翻山越岭间,你将有机会领略到15个优美古村落、6个特色小镇的美景,你将感受中国古车博物馆、管仲纪念馆等等景点的人文底蕴传承。
在我们走进“快时代”、纷纷乘坐高铁、飞机、动车等交通工具时,似乎已忘记了当年的绿皮车,也就是这种存在于大多数人记忆中的“慢火车”。慢火车经过的地区,沿线聚集着许多少数民族,这些地方是经济欠发达、国家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慢火车满足了这些地方人们的出行需求,上学、售卖、赶集都需要借由这条看似“慢悠悠”的火车。虽然慢火车所带来的经济收入远远抵不上日常支出,但这慢火车却展示出了铁路的担当。
全国慢悠悠晃荡的81对“扶贫”慢火车,直抵了人们对于发展“一个都不能少”的柔软内心。“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里,依旧兼顾自身公益属性的“慢火车”,跑出了深切的“温暖情怀“,在勾勒出了一幅“一个都不能掉队”中国发展美图时,更是将“中国故事“诉说的更加真切,感人。(任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