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黄龙溪断面水质改善至Ⅲ类

2020年初,为攻克岷江流域最后一个“不达标”国控断面,成都市实施了黄龙溪断面达标攻坚行动。聚焦“源头”强治理,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成都加快推进污水管网排查治理,完成第一绕城高速内6911公里管网探测,预处理3460公里。

成都黄龙溪断面水质改善至Ⅲ类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2021-01-27 06:0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成都黄龙溪断面水质改善至Ⅲ类

  黄龙溪廊桥

1月26日,记者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2021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流经成都这座超大城市的河流,锦江水质持续改善,黄龙溪断面在去年实现了20年来首次达标。至此,四川也实现了V类水质断面全面清零,10个出川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良标准,全省水生态环境质量从“十三五”初期在全国31个省(市、区)排名第19位跃居第8位。

5年内水质提升3个类别

黄龙溪断面水质达标攻坚

背后有何奥秘?

2020年初,为攻克岷江流域最后一个“不达标”国控断面,成都市实施了黄龙溪断面达标攻坚行动。最终成效如何?新闻发布会现场通报的数据显示:经过一年努力,黄龙溪断面由2019年同期IV类改善到Ⅲ类水质,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浓度同比分别下降70.4%、13.7%、25.8%,实现历史性突破。

从“十三五”初期的劣V类水质,到目前改善为Ⅲ类,黄龙溪国考断面水质在不到5年的时间提升了3个类别,是如何做到的?

记者了解到,黄龙溪断面水质达标攻坚推进会召开后,成都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现场调研,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先后安排资金1.2亿余元支持府河治理,并会同成都市制定了《成都市锦江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细化出26条具体措施及40项攻坚任务并分解责任、明确时限。截至目前,32项已完工,5项按时序推进,3项加快推进。

聚焦“源头”强治理,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成都加快推进污水管网排查治理,完成第一绕城高速内6911公里管网探测,预处理3460公里。

清疏管道,保障排水管网畅通;探测管道,收集排水管网存在的管道脱节等各类问题,为此成都“请”来机器人下井“管”中看病。“每天曾有上百个工程组,分布城市大小街道,借助机器人的力量,一米一米进行着排水管道排查”。

与此同时,成都还创新流域治理模式,对全域供水、排水、净水、治水实施闭环管理,构建覆盖水源地、水厂、用水户、排水户、污水收集、城市排涝、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河湖水生态治理的系统管理体系。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攻坚战启动以来,成都已建成流域截污干管28.7公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53套,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3万吨/日,30万吨/日中和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已开始设备调试。

“十四五”如何巩固治理成效?

率先在锦江开展

四川美丽河湖建设试点

在“十四五”期间,如何持续推动黄龙溪断面水质巩固提升?记者了解到,四川已开展黄龙溪断面达标攻坚行动跟踪研究,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开展河流污染物通量的流域治理关键技术与应用重点科研项目,推动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形成新格局。同时,将强化预警监测,在锦江干流及33条一级支流、25条主要二级支流设置101个水质监测断面,每旬开展加密监测,并加快推进“数智碧水”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发建设入河排污口信息管理系统,完成锦江干流768个入河排口的初步排查,“这一信息化平台预计今年内将建成投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康宇介绍。

康宇还透露,将率先在锦江开展四川美丽河湖建设试点,修复河湖生态环境、彰显河湖人文特色、提高便民休闲品质、提升河湖管护水平,尽早建成“美丽锦江”。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