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丰| 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助力巩固脱贫成果

贞丰| 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助力巩固脱贫成果

来源:新华社 2021-01-23 16:3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这片地的花菜刚采摘完,现在我们种的是第二季,我是去年3月份来这里做工的,80元一天,耽搁少的话一个月有2000多元。”今年46岁的刘忠英,家住贞丰县北盘江镇岩脚村,2020年3月,到离村不远的青杠林坝区务工,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冬闲人不闲,寒冬时节,在贞丰县的田间地头,村民们趁着连日来的晴好天气,采收、播种、或管护,一片繁忙景象。

一头是种,一头是采,在青杠林坝区的另一头,数十名村名正在采收花菜。青杠林坝区负责人韦廷忠介绍,青杠林坝区种植面积为1000多亩,根据时令种植黄瓜、茄子、花菜、莴笋等蔬菜,主要销售北京、广东、浙江等地。“仅2020年解决务工35000余人次,发放务工费4000000元。”

在贞丰县龙场镇对门山村蔬菜基地,几名妇女有说有笑,正在育苗、清理杂草等。

“村里引进公司在村里流转土地种蔬菜,我们就到蔬菜基地里打工,离家近,家里的活也能照管得到。”张秀芬就是其中一位。

对门山村主任余天伦介绍,今年,对门山村引进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小白菜、油菜等蔬菜种植,以“强龙头、提质量、扩规模、促增收”为目标,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2020年,蔬菜地用工量10000人次,发放务工费近1000000元。”

小香葱,大产业。这几日,在贞丰县丰茂街道纳山村坝区香葱基地,每天也是有数十名村民在基地务工,采收香葱供应市场。

“公司来我们村发展种香葱, 我们就来给他们打工,一个月有3000元左右点的收入,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富裕。”纳山村村民闵光祥如是说。

原来,为拓宽群众增收途径,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纳山村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公司,在坝区发展种植了600亩的香葱。而香葱属“短平快”产业,播种后60到80天可采收,当地的群众除了流转土地获得土地收益外,还能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达到了种植一片、成活一片、增收一片的效果。

青杠林、对门山、纳山等坝区发展时令蔬菜,只是贞丰县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贞丰县在10个坝区,引进入驻龙头企业13家、合作社24家,种植蔬菜、花椒、中药材、“优质稻+”等作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果。

与此同时,贞丰县不断创新扶贫模式,加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务工等方式主动参与坝区产业发展,让贫困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截至目前,贞丰县以坝区为核心建成了一批有规模、产值高的蔬菜、食用菌、中药材及花椒产业基地,吸引大量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参与产业发展,为周边贫困户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同时,各坝区已基本形成稳定的产业链,蔬菜、花椒、食用菌及中药材都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实现“一年多季”“一田多收”“一业多效”。

季季有产业,户户有增收。贞丰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龙江介绍,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如香葱、花菜等都是老百姓能种、会种、种好的蔬菜,而通过引进公司形成规模种植发展后,能有效地解决当地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目前对门山坝区、岩鱼坝区、顶肖坝区、青杠林坝区及平桥坝区蔬菜(含食用菌)产业平均每天务工人数600人以上,每人每天80元,每天发放工资48000元以上。”

“贞丰县10个坝区,涉及10个乡镇(街道),种植面积达1.8万亩,主要种植香葱、莴笋、花菜 、小白菜等高效经济作物,带动就业达3.6万人次。”龙江说。

龙江表示,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贞丰县大有可为。(记者 肖雄 实习生 徐颖)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