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双循环”,中欧班列跑出“湖南加速度”

伍萍供图  近日,观潮君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铁集团”)了解到,2020年,湖南中欧班列开出437列,同比2019年的230列,开行数量将近翻番,货运量排在全国前列。

助力“双循环”,中欧班列跑出“湖南加速度”

来源:观潮的螃蟹 2021-01-08 13:4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长沙北货场全景。伍萍供图

近日,观潮君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铁集团”)了解到,2020年,湖南中欧班列开出437列,同比2019年的230列,开行数量将近翻番,货运量排在全国前列。

2020年,在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的形势下,湖南中欧班列开行实现“逆势”增长,交出了亮丽“成绩单”。这不仅让其自身获得了巨大发展,提高了知名度,也为湖南搭建起了一条通联世界的“桥梁”。

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沿边、不沿海的内陆省份湖南,中欧班列何以跑出全国领先速度?请听观潮君为你细细解说。

化危为机,跑出“湖南加速度”

  ▲长沙发往白俄罗斯明斯克的中欧班列。伍萍供图

一列列疾驰在三湘大地上的中欧班列,如同风雨中前行的中欧合作,连接的是珍贵友谊,打通的是贸易血脉,带来的则是战胜疫情和经济复苏的希望。

近年来,位居内陆的湖南,不断“向外”寻求新动能,外向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湖南中欧班列跑出全国领先速度,离不开湖南省委省政府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决心,也是湖南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结出的硕果。

“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2020年,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湖南省委、省政府抢抓“危”中之“机”,积极主动作为,奋力在中部崛起中书写新篇章、开创新局面。疫情发生以来,省商务厅坚持防疫发展两手抓,打出稳外贸稳外资“组合拳”,全力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海关总署出台十条措施助力中欧班列发展,提出支持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长沙货运中心不断优化作业流程,为中欧班列开辟绿色快捷通道,减少作业时间……

政府有担当,企业有智慧,进一步激发中欧班列的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促进班列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带来了中欧班列“加速度”。

运输时效更快。以“衡阳-比克良”为例,此趟中欧班列运行全程9463公里,预计到达俄罗斯时间为13天,同样旅程海运至少需要60至70天。

运输成本更少。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原本通过水路、铁路转至长沙北、上海港,再海运至俄罗斯海参崴港,最后经西伯利亚铁路运到俄罗斯工业地区和中亚五国。通过中欧班列采用集装箱运输出口钢管,不需水路、铁路来回倒换,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减少了运输成本。

运输流程更简便。为了助力“湘货”出国,长沙货运中心逐一对接湖南外贸企业,提前掌握客户生产情况和发运安排,优先保证运力,实现中欧班列优先承运、优先装车、优先挂运。2020年3月起,广铁集团与中铁集装箱公司启动了湖南地区“集并运输”中欧班列,在始发站就组织符合境外铁路装车数量的同一到站货源,到达口岸直接换装到境外列车上,可压缩3-5天口岸作业时间。

深度融合,让世界爱上“湖南造”

  ▲衡阳开比克良首发班列。伍萍供图

古有“丝绸之路”,连接东西;今有“钢铁驼队”,横贯亚欧。在全球疫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的背景下,中欧班列运输为“湖南造”敞开了一扇通联世界的大门。

从2014年10月30日长沙开出首趟“长沙-莫斯科”班列以来,2018年6月29日怀化开出“怀化-明斯克”班列,2019年7月4日株洲开出“株洲-明斯克”班列,2020年10月15日衡阳开出“衡阳-比克良”的首趟列车。当前,湖南已有四个城市开通中欧班列,中欧班列线路扩展到10条,物流辐射欧亚地区30个国家。

一条条中欧班列线路,连接欧洲、中亚、中东,辐射我国中、东、南部地区,为湖南架起一座座经贸大桥梁。如,中欧(株洲)国际货运班列开通后,株洲中车物流基地升级为国际物流平台,成为中国中车、“株洲·中国动力谷”第一个铁路口岸,不仅可以满足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个性化、高端化的物流需求,还可以为中车在株企业提供仓储、装卸、配送一整套供应链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为帮助企业解决国际物流问题,疫情以来,长沙市政府物流口岸办会同星沙海关、中南国际陆港深度走访对接本地企业。广铁集团长沙货运中心逐一对接湖南外贸企业,为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澳优乳业、楚天科技、泰松肠衣等重点企业一对一制定专项物流解决方案,实现了中欧班列优先承运、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为外贸企业提供了货运支撑。

与本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一列列湖南中欧班列,将汽车、工程机械零配件、玩具等湘品运到国外,让世界更了解湖南,也爱上了“湖南造”。

畅通“双循环”,为湖南注入新活力

  ▲“中欧班列”集装箱吊装。谭亮 摄

2020年年初,受全球疫情影响,传统物流成本大幅提高、物流时效大幅延长,省内一些企业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面临违约和产业转移风险。关键时刻,逆“疫”开行的中欧班列(长沙)保持“天班”稳定开行,给企业吃下一颗定心丸,成为长沙国际物流通道主轴,有力保障了国际供应链的顺畅。

来自珠三角的五金工具、床上用品和机电产品,来自长三角的平衡车、摩托车、灯具、鞋帽,来自湖南本土的陶瓷、汽车、机械配件、日用品乘着中欧班列的“东风”,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俄罗斯的木材,白俄罗斯的优质奶粉和乳清粉,西欧的曲奇饼和面包,中亚的棉纱和绿豆等又随着中欧班列旖旎而来,让国人畅享更实惠便捷的“全球购”。

  ▲等待吊装的“中欧班列”集装箱。谭亮 摄

一趟趟中欧班列,为湖南串起一条条通联世界的经济“大动脉”。随着常态化品牌化运营,湖南中欧班列与湖南产业的对接更加密切,为保障湖南省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提供了新型支撑。

对内而言,湖南消费需求旺盛、具备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中欧班列运输为湖南产品畅通了走向世界的渠道,为复工复产企业打通了销路,畅通了国内大循环,为经济发展增强了内生动力;对外而言,借助中欧班列运输、加强国际贸易合作,以更快速高效的物流方式,使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积极联通,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了更大力量。

今天,一趟趟往返于亚欧大陆的班列,成为一支支游走在三湘大地的画笔,画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湖南新画卷。畅通经济双循环,助力构建新格局,中欧班列为企业和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更大的湖南力量。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