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老工业基地崛起“智造”新城

株洲:老工业基地崛起“智造”新城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12-30 17: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2月30日株洲讯 冬日清晨,湘江岸畔。株洲绿地生态智慧城的对岸,曾经高耸入云的烟囱不见踪影,过去因污染变得“五颜六色”的清水塘正在重新正名。湖南株洲,这个承载新中国工业荣光的老工业基地,正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重获“新生”。

株洲清水塘是一座典型的老工业基地,曾是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投资建设的地区,素以江南工业重镇著称,诞生了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290多个“第一”,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它因工业而兴,也因工业而困。长期沿袭粗放型发展模式,给株洲带来严重污染,“天上灰蒙蒙,地下满地尘”。

清水塘老工业区“三废”排放量曾一度占到全市的三分之二,成为湘江中下游最大的环境敏感区,直接影响长株潭10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株洲由此在2003、2004年连续两年被列为“全国十大空气严重污染城市”之一,成为株洲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

绿地生态智慧城整体规划

同时,清水塘老工业区的工业产值已由2007年的260亿下降到了2016年的155亿,占株洲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30%下降到了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剧,清水塘老工业区的搬迁改造、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为彻底解决株洲市清水塘老工业区“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问题,消除环境风险,株洲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于2017年2月下达了清水塘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总动员令”。围绕“三年腾出空间(到2018年)、六年大见成效(到2021年)、十年建成新城(到2025年)”的总体推进目标。

“破旧,是为了更好地立新。”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说,在关停退出的同时,要积极培育新动能,推动新旧动能有序转换,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支撑。

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株洲始终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围绕17条新兴优势产业链,把培育壮大中国动力谷”3+5+2“产业体系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着力点,加快推进先进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系统。

放眼望去,湘江东岸,一根根烟囱倒下,一座座现代化厂房起来。

“我们将北京的石油装备事业部搬迁到株洲,一是为了扩大产能,招商引资;二是株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方便。”三一株洲公司石油装备项目工程经理告诉记者,三一石油智能装备与区域研发中心总投资约50亿元,预计2021年7月投入生产。届时,将重点建设石油智能装备生产基地,并打造石油装备区域研发中心、企业创新中心、孵化器、加速器及总部基地。

三一石油智能装备园施工现场

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风电事业部,工程师向记者介绍了“箱变顶置”WT3300D146风电机组在云南火木梁风电场成功并网的情况。该机组为国产陆上首台应用箱变顶置结构的集成机舱集成方案,开创了将陆地塔基箱变作为机舱的模块化设计和应用的先河。

目前,中车集团已经形成了集风力发电整机研发与制造,以及发电机、齿轮箱、变流器、叶片等关键零部件的完备的风电装备产业链,本年度产值预计能达80亿元,带动株洲地区配套产业链产值达30亿元,也为早日实现全面碳中和贡献绿色力量。

中车株机风电管理系统

坐落于株洲市高新区的麦格米特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它是国内知名的智能家电电控产品、工业电源和工业自动化产品供应商,于2014年10月在株洲投产下线。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电控、智能微波等装备,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家电、医疗、通信、轨道交通等众多行业。2020年前三季度,株洲麦格米特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产值13.45亿元,纳税3000万余元,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株洲电子产业链发展。

目前,经过多方努力,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新城框架初步形成、产业布局初见成效、土壤修复基本完成、民生项目也同步启动。预计五年,清水塘生态科技产业新城将达到城市功能智慧完备、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数智创新成为示范、科创人才聚集活力、生活服务同步配套。未来,清水塘生态科技产业新城将成为株洲市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智创新城、成为践行“三高四新”的示范地。

(方萍萍 图文报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