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李海峰:美既是功能艺术化,艺术功能化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12-25 14:20
2020-12-25 14: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0年12月,北京的初雪刚刚下完,在格物创意体设计位于北京的工作室中,笔者见到了第十五届“金外滩”金奖获得设计师李海峰(RafLee),此刻的他正在为新的设计方案忙碌着,作为目前行业最具独创性与商业洞察力的顶级设计师之一,李海峰(RafLee)对于建筑艺术与空间美学的统一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想法。

(以下内容为本次访谈实录部分内容)

笔者:作为设计师,您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李海峰:我的理念就是致力于建筑艺术和空间美学的设计推广,并将二者做到完美的统一。

笔者:能否简述一下您是如何做到将建筑艺术和空间美学完美统一的,并将这种理念践行于自己的日常设计工作中的?

设计师李海峰:美既是功能艺术化,艺术功能化

(李海峰在工作中)

李海峰:首先,我认为一栋建筑设计,他不是那种比较呆板,死气沉沉的物件,而是一定要与其存在的空间和谐与统一,除了其自身的美感外,更重要的是要与周围环境融汇一体,而不是喧宾夺主,就好比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理念之一的“借景”,不光是自身去创造景观,而且还要与周围环境形成新的景观,这种景观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融汇一体,产生“海天一色”般的自然流畅感与美感,也就是建筑本身的艺术设计要与其所在的空间达成一种美学上的完美统一。所以我的很多作品都是基于这种理念而创造与规划的。

笔者:介绍一下您有哪些代表性作品,以及作品的意涵都是什么?

李海峰:不同类型代表性的三个作品,作品一是na+空间的设计,当你步入「na+」,这里的艺术装置、生活之趣皆可体现,就如当下时常挂在嘴边的「生活需要仪式感」,在吃的过程中让视觉也得到享受,食客潜移默化的成为「设计」的部分,「空间」契合当代的发展,便会拥有着长久的生命力。正如空间呈现更多是材料的语言表述,所以我采用定制夯土墙肌理、大理石、荒料石材、做旧铜板等较粗矿的材料,搭配细腻的艺术涂料与平和的色温,配有水景,植物,原石,雾化等景观,整体空间鲜明且富有动感,贴近自然,延续自然于整个空间。

诗性雅趣的设计与美食热闹的对比交融,抛开了商业的附和,筑成独立具有意境的艺术空间,「似奇反正」,空间在「变」化中求统一,无论如何「变」,食客们「围炉聚饮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都是我们设计的初衷与最终目的。

设计师李海峰:美既是功能艺术化,艺术功能化

(na+空间设计)

作品二是是大地艺术馆,曾经有个记者问霍金:什么令你最感动?霍金回答:遥远的相似性。就像生于宇宙两端的两颗相似的星星,地球两端两条相似的河流,因为相似战胜了遥远,战胜了立场,战胜了性别。仿佛一种神性的呼应。

西方哲学永远是向外探索,探索宇宙、探索星际。而在东方智慧中,永远回归内心,回归觉醒。五色天路自由粗犷的土地机理决定了我们既要安顿身体,也要安放精神。

建筑学家诺伯舒兹曾说,每一个建筑本体都有自己的灵魂,这种灵魂赋予场所生命,自始至终伴随。我们把这种场所称为无用建筑,之所以被称为无用,是因为这种精神共鸣的形而上,敬畏感、仪式感,直抵内心。

正如柯布西耶在《迈向建筑》中提到:“建筑的目的在于感动我们。当作品借着服从、体会和尊重宇宙法则将我们环抱时,建筑情感便存在其中。

保留最原始的草木、生态,保留对生命、大地的敬意,考量建筑与城市、自然、光影、生命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的呈现思考的结果,为人们提供心灵慰藉、精神补偿。

设计师李海峰:美既是功能艺术化,艺术功能化

(大地艺术馆空间设计)

作品三是道承·宥兮,通过山峦形态的镂空影背墙与雪浪石的组合,让人在踏入小峻之初,就感受到自然的诚意。

通过灵动环绕的水系与下沉式绿茵庭院提供了品茶 聚会 漫步的空间,让清静与热闹随心情切换。

泳池是夏日里的蓝色梦境,更是孩子们的天堂。

当然,我还有诸如奥伦达部落、帐篷儿童中心、塑研微美术馆、青樾、溪园精品酒店、三亚alinda酒店、水木源教育机构、Eagle Education艺术空间、华营能源办公、懂房帝办公等多个建筑与空间设计作品。

设计师李海峰:美既是功能艺术化,艺术功能化

(道承·宥兮空间设计)

笔者:您在建筑艺术领域深耕多年,都获过哪些代表性的奖项?

李海峰:我的作品《na+》获得了法国双面神“GPDP AWARD”国际设计大奖银奖,“GPDP AWARD”获得了年度TOP100最具国际影响力知名设计师大奖,以及今年九月获得的金外滩奖“最佳休闲娱乐空间奖”金奖,作品《青樾》获民宿类人民大会堂展示案例,APDC AWARDS亚太设计佳作奖,美国室内设计INTERIOR DESIGN 精英奖等多个国际性设计领域大奖。

设计师李海峰:美既是功能艺术化,艺术功能化

  (法国双面神“GPDP AWARD”国际设计大奖)

笔者:作为格物创意体设计的创始人,这个名称的来源是什么?有什么特殊含义么?

李海峰:格物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极为重要,人若欲修齐治平、明德于天下,“格物”是基础、是前提、是根本性的功夫,更是“大学之道”的基石。所以我希望我在设计相关建筑以及在空间美学搭配上能够做到“格物”,因此在命名时候起了这么一个名字,在东方传统哲学理念里去寻找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与方向。

笔者:感谢您接受我今天的访问,谢谢。

李海峰:不客气。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