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俄网络媒体云论坛于12月18日成功举行。中国青年网常务副总编辑闵捷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真情、真实、真感动,战疫没有国界”的主题发言,分享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在抗疫报道中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青年网常务副总编辑闵捷
一是勇闯一线,新闻现场不缺位。他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场公共卫生重大事件,媒体要消除恐慌而不是放大恐慌、纠正偏见而不是放任偏见、依据事实建设性地提出问题而不是煽动情绪、制造问题。
闵捷介绍,疫情期间,中国青年报社先后派出三批次14名记者奔赴湖北采访,加上湖北记者站3人,共16名记者和1名辅助人员参与报道,多名记者在抗疫一线坚守了100余天。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深入ICU等红区一线采写拍摄,推出一批直抵人心的融媒体作品,起到了聚民心、强信心的社会效果。其中,《抢命金银潭》《“插管敢死队”为患者搏一线生机》等报道,用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病区医生、武汉第一医院“插管敢死队”医生们的视角,还原了早期病例的发现和治疗过程。这些报道将采访深入到具体病例,努力满足公众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渴求,帮助化解人们的恐慌。
二是温暖人心,融合创新,用平民化视角凝聚青年。闵捷表示,现象级传播源于“接地气”“亲青年”。疫情期间,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通过“融媒云厨”,运用移动直播、电子海报、短视频、H5、MV、动漫等融媒体手段,努力提高抗疫新闻舆论引导青年的有效性。例如,推出适合移动端阅读的手绘长图《中国人的故事|不怕难,我是中国青年》,通过穿越时空的拟人化“蒲公英”视角,以不同时代青年面对困难时的选择,回答今天的青年之问,结论是“青年不怕难,中国就不怕难”。作品引起了很多青年的共鸣,微博阅读量达到1700万。
三是连接中外,加强“全球战疫”报道,向世界介绍中国经验和中外合作抗疫情况。包括做好“全球青年抗疫行动经验分享会”融媒报道;做好“全球战疫中的中国青年”全媒体系列双语报道;以及通过海外账号Youth China ,在推特、脸书等平台讲述战疫青年故事等。其中,《那个入境时泪奔的留学生,做志愿者了》视频,以青年视角展现抗击疫情工作中的人情味、良好的医患关系以及大家的乐观精神,收获了不少海外网友的感动留言。
“未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将继续讲好中国故事,打造更多有点击率、触达率的精品力作。同时,将始终关注、伴随青年的成长,让更多人知道中国复兴路上的青年力量。”闵捷说。
2020中俄网络媒体云论坛由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俄罗斯联邦数字发展、通讯与大众传媒部指导,中国日报社、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日报网承办。中俄两国政府代表、网络媒体领袖、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围绕疫情背景下的国际舆论格局、媒体技术创新、中俄新媒体合作等一系列话题展开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