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迎半决赛

来源:中国网
2020-12-18 17: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第十三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五大洲复赛现已落幕,最终来自非洲组的佟佳颖、马宁、米拉,大洋洲组的沙可实、莫丽莎、孔曼玲,欧洲组的马洛、丁澈、克谢妮娅,亚洲组的陈汉钊、李兴盛、农长安,美洲组的甜甜、葛天问、罗德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全球15强。

“你们让我们看到了你们的光芒、你们的风采,正是有了你们这里才如此的熠熠生辉!”12月19日晚20:00,第十三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全球半决赛将在央视频、“汉语桥”俱乐部App和大家见面,主持人由尼格买提担任,本次比赛由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赵冬梅,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文化学者赵玉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主持人邹韵担任评委。现场还有一群在中国生活的外国朋友组成的“学长团”,为参赛选手助阵。

“汉语桥”评委(从左往右依次:赵玉平、赵冬梅、邹韵)
全球半决赛十五强选手齐聚“云端”
“汉语桥”学长团

 

尼格买提诚约选手相聚中国

加拿大姑娘真诚致敬钟南山

受今年疫情影响,“汉语桥”首次打造“云赛场”,选手们虽远隔千山万水,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喜爱却丝毫不减。比赛现场,一道有关中国城市景象的题目,引发了大家的热议,主持人尼格买提更是向“云端”选手们发出真诚邀约:“多么希望能够邀请你们来到中国,去感受一下中国的广阔与魅力,从最西的喀什到最北的漠河,到最东的抚远,到最南的三沙,一个中国人都不敢说自己走遍了天涯海角,但是我们有这份渴望去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也热情地张开怀抱,未来的有一天我们一起能够在中国相聚。”

对选手来说,“汉语桥”既是一场感受中国魅力的聚会,也是一场中文的实力较量。此次全球半决赛,由趣味知识答题、“谁是真的”“我的汉字故事”三个环节组成,涉及古诗、成语、城市风貌、四合院建筑等多个领域。在回答一道与医学相关的成语题时,加拿大赛区的甜甜提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通过“云端”向其表达了敬意:“今年新冠疫情,钟南山教授为中国和世界做出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另一位来自克罗地亚赛区的小伙马洛,则对北京的四合院文化掌握得十分透彻,不仅分享了自己在四合院的“奇遇”,连尼格买提即兴抛出的“附加题”也能轻松应对,引得尼格买提打趣:“马洛,请你把你的面具撕下来,你肯定是个北京孩子。”

相声演员化身“出题官”

尼格买提邀选手结识佟丽娅

除了考察选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此次半决赛还通过“谁是真的”环节,对选手的中文分辨、理解、反应力,进行综合性测试。相声演员陈印泉、侯振鹏将化身“出题官”,以接地气的形式介绍中国春节习俗、火焰山以及山城重庆。现场,侯振鹏表示:“地面温度89摄氏度192华氏度,你想想这么热的地方它能不叫火焰山吗?”而陈印泉则认为:“有着火焰的山就叫火焰山。”这道和“火焰山”有关的题目也勾起了尼格买提的儿时回忆,“在火焰山一处沙漠里,亲眼看到了当地人把生鸡蛋和面饼埋到了沙子里,过了半个多小时,拿出来鸡蛋就熟了,饼也变成了馕”,尼格买提的分享听得众人津津有味。

相声演员陈印泉、侯振鹏担任“出题官”

经过一系列专业的考察,选手们对中文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全球半决赛中他们还将分享自己与汉字结缘的故事,并展示各自强劲的中文演说实力。“同一个字,不同发音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汉字奇特之处”,来自澳大利亚堪培拉赛区的沙可实,通过多音字“乐”表达对汉语和音乐的无穷热爱。印度尼西亚赛区的陈汉钊不仅讲述了自己与汉字“舞”的故事,还借此机会和老师、同学、家人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引得尼格买提感叹道:“所以‘汉语桥’它不仅是一个交流的桥梁、语言的桥梁,它更是情感的桥梁。” 来自南非赛区的佟佳颖则因为自己的姓氏“佟”,获得了尼格买提给予的特殊福利:“你知道佟丽娅吗?希望有机会来中国,我让你认识她。”

面对三轮多维度的考核,最终谁能闯入“汉语桥”全球总决赛?12月19日20:00,第十三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全球半决赛将在视频、“汉语桥”俱乐部App准时上线。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