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8848.86米,不是终点是起点

来源:新华网
2020-12-08 21: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题:8848.86米,不是终点是起点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

珠穆朗玛峰是我们这颗行星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迄今为止精度最高的珠峰高程数据,8日公布的8848.86米是珠峰科学研究的里程碑。

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对地球最高峰充满兴趣,近年来的科普热正在涌上世界第一高峰。为人测身高是从脚量到头顶,为珠峰测身高如何确定“头”和“脚”?为什么珠峰“长高”的速度远不及“长胖”的速度?地球重力下山峰高度极限是多少?大地震多大程度上能够减缓珠峰生长?将珠峰高程精确到厘米级,能预测地磁极性倒转与珠峰升降吗?一系列问题,等着科学家回答。

当人们问登山探险家乔治·马洛里为什么要攀登珠峰时,回答是:“因为山在那里。”但是与登山探险家不一样,对科学家而言,珠峰重要是因为喜马拉雅山在那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在那里。珠峰只是青藏高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被称为地球演化天然实验室。

青藏高原隆起改变了行星风系,引发了季风,大气降水发生了重组。从某种角度来看,整个亚洲气候、环境和生态与青藏高原演化息息相关,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研究具有极大科学价值。

然而,关于青藏高原的研究,尽管我们掌握的材料是领先的,但创新性特别是原创性远远不够。比如青藏高原的形成可以用板块理论解释,但这是我们掌握着大量材料却用来阐明人家的理论。在青藏高原这么一个独特区域,中国人应当做出更多原创性的研究。

我们对青藏高原科学研究充满期待。我们已经出发。8848.86米不是终点,是起点。

【责任编辑:吴艳鹏】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