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棚改居民2022年全部迁新居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0-11-25 07: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四大棚改项目惠及近1.5万户居民

石景山区棚改居民2022年全部迁新居

  摄影/赵昂

“您瞅瞅,这屋子住进来多舒坦啊!”24日下午,记者来到刚从石景山区广宁村搬到安置房的曹小利家时,她正准备包饺子。曹小利80多岁的父亲刚遛狗回来,一提到这个新家,老人就乐得合不拢嘴。据了解,广宁村棚改项目提供4000余套安置房源,并为选择现房的253户居民开通一站式便民服务,居民可以先搬入新家再腾退旧房,避免了二次周转、实现无缝对接。而在“十三五”期间石景山区重点实施的西黄村、北辛安、衙门口、广宁村4个棚改重大项目,累计改造范围4平方公里,改善近1.5万户居民的生活环境。

安置房精装修 村民“上楼”

此前,曹小利和80多岁的父母住在广宁村40多平米的平房里,房屋密集、光线差,屋外山路陡峭、出行难,每次想要走到家门口,都要过三个坡。家里的老太太腿脚不好,上坡时需要用电动轮椅推着。曹小利的父亲虽然腿脚还算利落,但这三个坡走过去,也得扶着墙喘半天。

棚户区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民生工程,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疏解整治促提升”战略行动的重要载体。“十三五”期间,石景山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实施了西黄村、北辛安、衙门口、广宁村4个重点项目,累计改造范围4平方公里,改善近1.5万户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实现了对千余家低端产业企业的疏解。

位于石景山区西部的广宁村,是伴随石景山发电厂、首钢和石景山火车站发展起来的自然村落。房屋年代久远,且大多密布在山坡上,加上市政设施老化,安全隐患突出,已跟不上现代都市的发展步伐,居民居住环境亟待改善。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京西产业转型升级提速,广宁村棚改被列为北京市政府2020年重点工程。

今年,石景山区启动广宁村棚改项目,共征收房屋建筑面积约12.39万平方米,完成近1600户居民外迁。曹小利和其他252户一起选择现房安置,在冬季来临前乔迁新居。在曹小利家里,她高兴地说:“新房子都是精装修的,整体橱柜、抽油烟机等一应俱全,屋里光照好、通风足,我们一家子盼了多年的‘上楼’这么快就实现了!”

先搬家再腾房 避免二次周转

据介绍,广宁村棚改项目是石景山首个在签约期限内实现百分百签约的房屋征收项目,创造了广宁征收纪录。

今年2月起,石景山区历时9个月,完成了入户调查登记、方案拟订、征求意见、预签约、交房腾退等工作,共征收房屋建筑面积约12.39万平方米,完成1600余户居民外迁。2020年11月16日,随着石景山区广宁村棚改项目最后一户完成签约,从正式下发棚改项目房屋征收决定,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广宁村棚改项目住宅签约率就达到了100%。

为让居民住有所居,项目提供了4000余套安置房源,并为选择现房的253户居民开通一站式便民服务,预签约生效后即为已签约居民办理入住手续,让居民先搬入新家再腾退旧房,避免了二次周转,实现无缝对接。据工作人员介绍,其他选择期房的1000余户居民,将分两期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入住新居。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石景山区重点实施的4个棚改重大项目总建筑规模435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回迁安置房150.97万平方米、19982套,已竣工交付53.6万平方米、7026套,剩余将在2022年底前交付;新建商品房136.89万平方米,商业办公125.5万平方米,公共服务配套设施16.5万平方米,市政基础设施5.14万平方米,规划绿地、城市森林公园138公顷。(记者 刘婧)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