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1月25日电(记者 马智平 赵磊)11月24日,首届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在海南省省会海口召开,7名院士以及300余名来自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学者、产业精英等齐聚椰城,共商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大计。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出席论坛开幕式时表示,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圆满成功之际,举办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对充分发挥海南经济特区生态、区位,特别是政策优势,在航空航天领域率先探索产业发展方式,开创集航空航天科技、卫星应用、电子信息及相关产业研发、国际交流与合作、文化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产业发展示范区,推进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航天局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海南各界合作,引导促进更多社会资源进入航天领域,持续加大航天产业和太空经济的支持力度,鼓励有关企业更多的优质项目落地海南,建立以航天高端产品研发制造、空间大数据、空间信息应用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打造面向世界的海南文昌国际交流平台,与世界各国同行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外空命运共同体。
海南省长沈晓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指出,文昌航天发射场作为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是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具有纬度低、射向宽、安全性好、运输限制少、综合效率高等5大突出优势,未来将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吨位空间站、货运飞船、探月四期工程等重大发射任务。海南将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充分发挥文昌航天发射场主场优势,加快推动相关产业集聚;将发展面向国内外的商业航天服务业,搭建与世界各国空间机构和国际组织共享太空技术成果的国际航空航天论坛,打造与深空探测、载人登月等重大项目同步发展的空间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相互融合的航天大数据服务基地,加快推动航天文旅产业向纵深拓展。
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海南省将依托文昌航天发射场,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建设,重点打造“四基地一中心”,即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空间科技创新战略产业基地、创新融合示范产业基地、航天国际合作产业基地和航天数据中心。
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立足海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坚持以航天科技发展为主线,同时适应不断出现的新经济业态,重点研讨航天高端产品研发制造、航天发射及配套服务、空间科学技术服务与应用、航天大数据开发应用、国际航天交流合作以及“航天+”涉及的教育、金融、会展、旅游、生命科学等产业领域,为世界各国和平利用太空、发展航天产业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推动航天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助力文昌开启经济发展新引擎,建设一个和航天携手腾飞的文昌。
开幕式上,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国家航天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单位分别做航天城建设情况报告、中国航天发展与国际合作报告、航天科技专题报告。据悉,文昌国际航天城采取“法定机构+平台公司”管理体制,成立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实体法人机构,由海南省政府直接领导,依法赋予园区自主发展权,让“园区说了算,有权能定事”,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目前,文昌国际航天城基础设施稳步推进,产业项目正在谋划,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获评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论坛“最受欢迎落地园区奖”。
此次论坛设主论坛及遥感应用、国际航空航天教育、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升级暨商业航天产业联盟年会等3个分论坛,并设院士专家座谈会、大使走进文昌等活动版块,力争在更广的范围达成多项共识,推动航空航天产业深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