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战士惠美成 上甘岭阵地战中吹响冲锋号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当年7月,惠美成被编入解放军第24军72师214团二营二连担任司号员,并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的作战。

抗美援朝老战士惠美成 上甘岭阵地战中吹响冲锋号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20-10-19 08:15
来源: 中国江苏网
2020-10-19 08: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连网】“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高亢激昂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唱出了70年前百万将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而今,赴朝作战的司号员兼步机枪手惠美成已年近九旬,这位老兵曾在包含上甘岭阵地战中的多次战斗中吹响冲锋号。历经血与火的洗礼,惠美成退伍回乡后散发出了积极参加国家建设的火热激情,岁月在老人的脸上留下了沧桑印记,不变的是那份难得的坚定与从容。

一块旧手帕铭记战斗友谊

秋日的港城,金风送爽。海州南城西凤凰山下空气格外清新,惠美成就住在西凤凰山北麓的南云台林场云林分场纸箱厂居民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故事至今记忆犹新,这位老人始终保持着军人特有的风采。

10月1日,国庆、中秋两节同庆,与儿孙们一道吃完难得的团圆饭后,惠美成端坐在整洁的小客厅,满头银发的老人戴着老花镜坐在沙发上认真看着报纸。见有人造访,老人缓缓站了起来。一件印有“中国”字样上衣,一条军绿色的长裤,整个人看起来仍不失军人的英武。说起抗美援朝的往事,老人脸上满是自豪的笑容,只见他慢慢地从口袋里拿出了一把钥匙,缓步走进卧室,轻轻打开一个小木箱,小心翼翼地拿出了用红布包裹的东西,老人慢慢地解开红布,里面是一块白色旧手帕,里面珍藏着三枚红色纪念章,另有帽徽和佩章等。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纪念章,这是志愿军赴朝作战纪念章。搬了两三次家,还有其他一些奖章都找不到了。”说着,老人拿起那块旧手帕细细地端详,只见上面清晰地印有红色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字样,落款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

时光跨越70年,一块旧手帕,为什么对老人来说保留至今,而且看起来又如此珍贵呢?

凝望着这块旧手帕,老人的思绪飞到了遥远的从前。

“那是1952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我跟随祖国慰问团宣传队下连队慰问演出,一夜之间一口气跑了三个连队。等到演出结束,天已经快亮了。”

在回来的路上,宣传队不小心被敌人发现了,炮弹就像雨点一样飞了过来,在战友们身旁爆炸,为保护队员们的安全,惠美成奋不顾身地指挥大家及时隐蔽。此时,在一个不小的弹坑不远处,有位女同志因过分紧张一时不知所措,当时一直站着不动,惠美成一把按住她趴在地上隐蔽。几轮炮声过后,趁着开炮间隙,他带领大家跑到一个小山头后,终于远离了敌人的炮火射程,最后无一人伤亡,安全地把他们带回营部。为感谢惠美成的及时相救,那位女宣传队员就送了这块饱含友谊与真诚的手帕。

灵敏双耳让小兵屡建奇功

惠美成生于1933年8月,是云台乡后关村人。1954年5月,惠美成在朝鲜战场火线入党。少年时代的惠美成曾亲眼目睹日伪军烧杀抢掠,特别痛恨日本侵略者,他早早就加入抗日儿童团。日本投降后,惠美成又见证了连云港解放的时刻,对为人民谋幸福的解放军满怀敬意。1949年1月,不满16岁的惠美成在灌云县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当年7月,惠美成被编入解放军第24军72师214团二营二连担任司号员,并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的作战。因为当时年龄小且个子也不够大,惠美成先后担任了通讯员和司号员,并在当年的战斗中表现出了少有的机灵,深得部队首长信任与喜爱。其后,惠美成与大部队一道在舟山群岛一带训练,随时准备听命向国内尚未获得解放的区域进发。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过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38线一带。1952年9月,惠美成随大部队在24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皮定均、师长梁金华率领下在丹东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参加了元山防御战、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以及金城战役等。

“当时年轻机灵,领悟能力较强,在连队时任司号员。虽然几乎不用对敌端枪射击,但司号员是一个高危兵种,容易成为敌人首要打击目标。”惠美成说。正因如此,惠美成在长期的战斗中练就了灵敏的双耳和精准的判断力,他能在极短的瞬间准确判断弹道运行轨迹和可能的爆炸点。有一次连指导员要到各排、班巡查,不带警卫员,只带惠美成去巡查,指导员一直看好这位小伙子的机灵劲儿。

果然,那次的巡查路上意外遭遇敌方猛烈炮击,关键时刻幸得惠美成及时将指导员扑倒,炮弹在距离两人十几米处炸响,而他们身上只粘了一些泥巴。那次回来后得到连长和指导员一致表扬,此后连首长下连队都喜欢与惠美成同行,多次出色完成了巡查任务。有一次整装即将上战场时,他被李营长调到营部担任观察哨,成为部队战斗最前沿锐利的眼睛。

多次阵地“收兔子”迎来全胜

24军入朝作战异常勇猛。皮定均带领的24军先后参加多次战役,仅夏季反击战就历时47天,进行大小战斗40余次,24军歼敌13000余人。1952年冬,志愿军15军和12军与以美7师为首的敌人,在上甘岭大战一个多月。后来的战史一般把11月25日作为上甘岭战役的结束之日。

事实上,双方在上甘岭的战斗并没有结束,而是进入了一个阵地战对峙阶段。此后,15军一直在上甘岭坚守。后来,志愿军总部才派遣了24军接替他们。24军此前在朝鲜东海岸的元山港负责抗击登陆美军,于1952年12月30日奉命由元山地区开赴中线,经过7天7夜的长途行军,惠美成随大部队到达上甘岭一带,接替15军的防务。

“上甘岭战役惨烈程度空前,此后的敌我双方阵地争夺战同样十分惨烈,那种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中坚守的场面让人终生难忘,亲身经历的老兵对这种坚守刻骨铭心。”惠美成说。当时,敌我双方在上甘岭一处名为“红土包”的高地展开了“拉锯战”。每次收复阵地,战士们打扫战场时都戏称去“收兔子”,有一次惠美成和战友们一起去“收兔子”,猛然在一个弹坑里发现一位受伤的美国兵,手里还紧握着一只手雷。“事后才知道,这些美国兵有‘投降的传统’,没有了飞机大炮的强力支持,这些少爷兵就不会打仗了,难怪毛主席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哈哈!”惠美成笑得十分开心。

作为24军72师214团二营二连司号兵,在一次我方再次失去阵地后,为把阵地夺回来,在发动冲锋前,面对敌人雨点般的炮弹和子弹,惠美成奋不顾身站上了一处小山头,及时吹起了冲锋号。军号就是命令,战士们在军号声中个个奋勇冲向阵地。在我军强大攻势下,最后一举拿下了阵地。此间恰有一发炮弹恰好落在惠美成十几米处爆炸,他被巨大的爆炸声震晕了,醒来后才发现自己的耳朵几乎全聋了,这种状态几乎伴随惠美成老人一生。

停战协议签订后,24军又参加了朝鲜战后经济恢复和基础建设、维护停战协议成果。1955年,惠美成随部队回到祖国怀抱,并驻守天津市听命。

1957年4月,惠美成解甲归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云台乡后关村。两年以后,他成为国营南云台林场一名护林员,并于其后担任林场工会主席多年,为守护港城的绿水青山奉献了一腔热血。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