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黔江:扶贫蚕桑“化茧成蝶” 岩缝走出“ 丝绸之路”

来源:人民网-图片频道
2020-10-18 11: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重庆黔江:扶贫蚕桑“化茧成蝶” 岩缝走出“ 丝绸之路”【查看原图】

重庆黔江:扶贫蚕桑“化茧成蝶” 岩缝走出“ 丝绸之路”【2】

 

  重庆黔江:扶贫蚕桑“化茧成蝶” 岩缝走出“ 丝绸之路”【2】

重庆市黔江区有石漠化土地面积3万余公顷,属于全国石漠化严重发生地区之一。该区实践中发现桑树在石漠化地里存活率高,桑树发达的根系能堵住岩缝,保持水土,于是将石漠化治理与蚕桑产业发展相结合,大量栽植桑树,并把蚕桑作为农民增收的扶贫产业来发展,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 科技”的模式,加快优质高效蚕桑基地建设,做大做强茧丝绸产业,让乱石岗披绿、农民增收。

经过10多年的发展,该区石漠化地里的桑树已逐渐成林,土地的基岩裸露度由原来的60%以上降至30%以下,单位面积收入由原来的不足1000元提升到养蚕收入的2500元。目前,全区蚕桑面积达到10万亩.2019年,蚕茧产量达到6万担、蚕农综合收入达2亿元,成为重庆第一大蚕桑种植基地,并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认定为“重庆黔江国家蚕桑生物产业基地”,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蚕桑生物产业基地。蚕桑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杨敏/人民图片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