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观众在国家博物馆观看“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上展出的石雕人头像(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摄)
中国日报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 姜东)2020年10月17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和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承办的“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出文物160余件,展期为三个月,至2021年1月17日闭幕。
10月17日,观众在国家博物馆观看“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上展出的国博镇馆之宝—碧玉C形龙。(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摄)
10月17日,国家博物馆内举办的“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上展出的雕塑人神。红山文化已发现30余件人像雕塑。(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摄)
红山文化是距今约6500—5000年前中国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最早发现于20世纪初,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红山文化遗址的相继发现和发掘,大大推进了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进程。
10月17日,国家博物馆内举办的“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上展出的玉勾云形器(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摄)
10月17日,国家博物馆内举办的“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上展出的玉玦形龙(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摄)
在已发现的红山文化遗址中,最为著名的朝阳牛河梁遗址是迄今所知规模最大的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及墓葬群,考古发现证明早在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晚期,社会形态就已经发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国阶段,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物证。
10月17日,观众在国家博物馆内举办的“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上参观辽宁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摄)
(编辑:严玉洁)
(姜东)
【责任编辑:严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