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黄骅600年传统冬枣助农户致富

来源:新华网
2020-10-09 10: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石家庄10月9日电(记者曹国厂)国庆假期,正是河北省黄骅市冬枣采摘季,在该市滕庄子镇孔店村街道两旁,摆满了一筐筐的新鲜冬枣,采购商和枣农摩肩接踵。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来自外地的大货车,村里的加油站业务繁忙,诸多快递公司都在这里开设了店铺。

孔店村73岁的村民孔德明1989年开始种植枣树,他腰里系着一个布袋,一边采摘冬枣,一边给记者介绍他的冬枣种植历史:“我是村里第一批种枣树的,那时候种的是金丝小枣,枣树和粮食作物间作,金丝小枣产量低,晾晒也比较费劲,种了几年之后就逐渐嫁接成冬枣了。”

“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枣树,种植第三年开始见效益,之后产量很稳定,现在一亩地能收入上万元。”孔德明说,他家本来有17亩枣树,因为去年身患腰椎间盘突出,他今年将9亩枣树以每亩900元的价格出租给了邻居,目前自己种了8亩。

据了解,孔店村约1.7万亩土地几乎全种上了枣树。黄骅市骏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崔金中介绍,公司在村里有700亩枣树,摘枣工每天上班8小时,工资100元;如果上班9小时,工资就是120元。

崔金中说,节前公司收到来自迪拜的30吨冬枣订单,已经发货10吨,剩下的20吨将在国庆节后陆续发货。

冬枣因成熟较晚,采摘于秋末冬初而得名。黄骅冬枣起源于距离孔店村约30公里的齐家务镇聚馆村。这个村一块方圆千亩的土地上,至今保存着一处原始冬枣林,林内百年以上古树上千棵,其中600年以上的古树达198棵。

据黄骅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刘浩升介绍,黄骅市冬枣种植面积达10万亩,均为古冬枣树嫁接繁衍而来,目前已遍及9个农业乡镇,涉及7万农户,年产值近12亿元。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