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深圳经济特区40年】深圳,让梦想照进现实

转眼间,我和妻子来深圳快20年了。20年青春年华,20年酸甜苦辣,一路走来,曾经躁动的灵魂渐渐平静,曾经不安的梦想终被安放。我相信,不论时隔多久,这几年在深圳的经历已深刻于我的年轮——我是深圳人。

【我与深圳经济特区40年】深圳,让梦想照进现实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9-29 14: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转眼间,我和妻子来深圳快20年了。20年青春年华,20年酸甜苦辣,一路走来,曾经躁动的灵魂渐渐平静,曾经不安的梦想终被安放。我相信,不论时隔多久,这几年在深圳的经历已深刻于我的年轮——我是深圳人。

2001年3月份的一个深夜,我和妻背起行囊,告别年迈的双亲和年幼的儿子,坐上南下的火车,加入打工大军。此行,我们的目的地是:深圳,富士康。

新人培训、厂牌领取、签订合同、安排宿舍……经过一连串紧张而繁忙的入职手续后,我们在外租了房,生活翻开新的一页。

打工生涯无疑是单调而辛劳的。经过一整天繁重的劳作,令人身心疲惫。晚上,拖着沉重的身体回到出租屋,思乡之苦阵阵袭来。

生性乐观的我们总会苦中作乐,平凡的生活也能腾起欢乐的浪花。

我们购置了锅碗瓢勺,备齐了柴米油盐,居家过日子。为了节省房租,我们住在离工业区较远的地方。为了方便,我们购买了一辆单车。平日上班,我就载着妻有说有笑地赶往厂区,尽享“单车上的爱情”。一到周末,妻就会对照着食谱在狭小的厨房里花样翻新地为我烹制美味佳肴;而我则负责洗衣拖地、打扫卫生。家务劳动也成了一种爱情粘合剂。

吃过饭,我们手拉手逛遍园区附近大大小小的超市、商场、公园。有时妻为我买件衣服,有时我给妻买点水果。更多的时候我们漫无目的,只想静静地享受这属于我们的静谧时光。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甜蜜的微笑,都足以让对方陶醉。心与心的交流如此美妙,爱情就是这世上最神奇的力量。

逢到节假日,难得的休闲时刻,大好时光岂可辜负?终于能从紧张的工作中暂时抽出身来,感受一把“慢生活”。假期首选自然是外出游玩,深圳虽无名川大山,但政府一直心系民生,多年来推出了一系列惠民工程,举措之一就是依山傍水而建了不少开放性景点:深圳公园、文化广场、羊台山、观澜湖……这类免费的景点最适合像我这样囊中羞涩的打工一族了。畅游于美景之中,各种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感觉整个人都飘了起来。这份惬意、这种悠闲,原本只出现过梦里。

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谈一场和文学的恋爱——多年来,这一直我是心中的梦想。梦想虽平凡乃至卑微,但多年以来,由于生活漂泊不定,离梦想渐离渐远。

原本以为,深圳之于我,也注定只是一个“别人的城市”,一个毫不起眼的人生驿站,除了对物质生活的更多幻想,一无所有。

然而,打工的日子并非只是苦闷的代名词,当我真正静下心来,融入到这个大家庭时,梦想之树悄悄绽放了几朵鲜艳的花儿。

深圳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以牛湖艺术村、版画基地等一批人文“部落”为代表,以其浓郁的文艺气息、独具的人文情怀、包容的艺术生态而名声远播。这些在深圳这块热土发芽、成长起来的文化基地,每年都吸引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也接纳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大师和文艺青年在此落地生根,从而催生了越来越多的艺术精品。今天,它们已成了深圳文化发展的名片。我曾和妻不止一次地赶往那里,拜访那些心怀梦想的艺术家,静静欣赏那些风格独具的艺术品,感受文艺带给人们的祥和、美丽,用心灵触摸那些来至灵魂深处的呐喊和祈祷,接受艺术的熏陶,净化自己的心灵,完成一次次探索之旅。我不得不承认,正是这一次次的探索,我和妻逐渐洗尽铅华,慢慢建立了自己的精神王国。

而我钟情的文学在深圳同样也有着肥沃的土地。它辖下每个街道办几乎都有自己的刊物,《羊台山》、《民治·新都市文学》、《深圳文学》等内刊锐意创新、大力扶植本土文学新人,让众多像我一样的文学爱好者有一份可以栖息的柳荫,可以汲取营养的母体。几经波折,几经努力,深圳新区作家协会正式成立。协会的成立,可谓深圳文坛、深圳文坛的一大喜事、盛事。

从这里起步,我得以结识深圳区、深圳市乃至广东省的名家大咖,有幸当面聆听他们的教诲;我积极参加政府、社会团体和作协举办的诸如培训、座谈、征文、讲座、读诗会、发布会、读书节等各种文学活动。通过参加活动,视野不断拓宽;通过和知名作家面对面的交流、学习,文学水平也有显著提高。

为了给文友积累创作素材,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作协经常组织聚会和外出采风活动。志同道合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在自由而广阔的天地里,大家畅所欲言、谈诗论文,火光电石,激情飞扬。

我积极发挥业余爱好,不断有文学作品发表于报刊杂志。凭借这一特长,我由生产一线调到办公室,负责我梦寐以求的文宣工作。而妻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被主管列入重点培养对象,也由产线转至助理岗位。我们决定在深圳扎根,努力进取,天天向上,给全家人一个踏实的未来。

遥想几年前,我们当初“挣几个钱,回家种地”的想法是多么狭隘、幼稚!

我时常告诫自己:青春易逝光阴易失,应该趁着大好年华多学知识,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拥有一席之地。因此我积极参加公司内外举办的各种文化培训和学习。现在,我已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近百篇文章;报读的成人大专学业已经结业;又先后考取了人力资源师证和小学教师证。

我和妻经常偎依在一起,共同规划未来的生活,一起勾勒美好的明天。在我眼中,最浪漫的事就是:每当这种时候,妻总是静静地伏在我的肩头,凝视前方,似乎看到了并不遥远的幸福。

是的,幸福,并不遥远的幸福……

(魏松)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