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烤肉一座城市,烟火嘉峪关的味觉记忆

一把烤肉一座城市,烟火嘉峪关的味觉记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9-25 09: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一群人一辈子就为了烤好一串肉”,这是甘肃省嘉峪关市独具特色的烤肉文化的真实写照。嘉峪关烤肉历史悠久,早在魏晋时期,就有烤羊肉串的饮食习俗。如今,嘉峪关烤肉盛名远播,出现了一批家喻户晓的烤肉品牌,如眼镜烤肉、小党烤肉、苟子烤肉、大自然烤肉、大胡子烤肉等。

“我们的服务宗旨是“一群人,一辈子,只为烤好一串肉”,本着这样认真刻苦的宗旨,我们才能够由最初的小店发展为如今在兰州、武威、酒泉等地拥有多加直营店和一家加盟店的大型餐饮公司”。小党嘉峪关烤肉店的店员小王自豪的的告诉记者。

在小党嘉峪关烤肉店的门口,记者看到一套正在运做的特大型烤肉工具。据小王介绍,这是该店特色“魏晋大串”,是模仿最初砖壁画中的记载,用长三米,重160斤的铁签,穿着大块的羊肉烤制,放大了最早的烤肉形式,把最早的烤肉文化展示在顾客的面前。

小党嘉峪关烤肉的“非遗焦盐肉”传承了1700年前烤肉的制作方法,精选当天杀好的上等羊肉,经过特殊的加工和烤制,不腌制、不冷藏,坚持现串现烤,既保证羊肉的原汁原味,也保证羊肉原有的营养价值。非遗焦盐肉也是饮食文化的沉淀和传承,被嘉峪关市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烤肉技艺传习所(小党烤肉)。

如今的嘉峪关街头,烤肉店随处可见,顾客络绎不绝,眼睛烤肉店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每到黄昏时分,店里早已客人爆满,充满着烟火气息。太阳落山后气温渐凉,人们约三五好友,一把烤肉、一把烤羊排、一箱啤酒,坐在烧烤店门口,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尽情地享受着夏日夜晚的畅爽,这是嘉峪关人最为惬意的生活。

从1999年下岗创业以来,黄涛的眼镜烤肉店已经开了20年,据黄涛介绍,嘉峪关的烤羊肉必须用嘉峪关方圆几十公里盐碱地上养的一年左右的小尾寒羊。因为羊吃的弱碱性的草料和水,羊肉不膻,烤的时候肉也不用腌制。因此,嘉峪关的牛羊肉味美而肉细嫩,没有一点膻味,很受大家的喜爱。并且经过长期推陈出新,烤羊排、烤羊腿、烤羊肚、烤全羊,还有囊坑肉等20多种类型的烤肉相继出现。

嘉峪关是一个典型的工业旅游型城市,由于近年旅游行业的逐渐发展,嘉峪关烤肉便也成为了嘉峪关市的一张亮丽的“美食名片”。如今,对于外地游客,嘉峪关烤肉也是声名远扬。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