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特产推荐篇——精工制作成就煎饼百年历史

2020-09-23 10: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说到山东特产,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煎饼。不同于如今街头随处可见的煎饼果子,山东煎饼无馅无油,而且历史悠久,算是煎饼果子的前辈了。

云图片

(山东特产推荐——煎饼)

据考古发现,摊煎饼所用的鏊子在北宋时期就有了,相传是古人仿照天的形状设计的,表示吃了以后可得天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曾为煎饼作赋,称其“圆如望月,大如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可谓是山东特产中的经典。

山东煎饼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尤其是对面糊原料的选择十分慎重,像是麦子、高粱、玉米、谷子、地瓜等这些粮油原料,“齐鲁粮油”品牌旗下的产品往往成为首选。优质的原料经过淘洗、浸泡,然后用石磨磨成糊状,倒在烧热的鏊子上烙制就能得到一张地道的山东煎饼。

云图片

  (山东特产推荐——煎饼面粉原料种植地)

烙好的煎饼薄如纸,折叠成卷,即可食用。晾干之后叠成长方形,可存放半个月到一月之久,出门携带也很方便,因此古时候很多上京赶考的考生都会带着一摞厚厚的煎饼作为干粮。当然山东煎饼在食用时也有很多方法,用韭菜加鸡蛋调好馅,夹在两张煎饼之间,在鏊子上烙熟,洒一些鲜花椒叶和盐在上面,一面煎成再烙另一面,老百姓称之为“翻打铁”,咬起来香酥劲道,十分好吃。

煎饼看似一张薄纸,承载的却是山东人的深厚情感。年轻一代虽然不再将煎饼作为日常主食,但是提到山东特产也非煎饼莫属。喂养了一代又一代山东人的煎饼,可以说是很多人心底最深处的家乡味道。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