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元变300万 阜阳三星村“变形记”

3000元变300万 阜阳三星村“变形记”

来源:人民网 2020-09-15 16:2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36岁的杨坤山,已是满头白发。今年,是他在阜阳市三合镇三星村当村支书的第6年。他清楚地记得,刚到三星村任职时,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仅有3000多元。如今六年过去了,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达到300万元。从3000到300万,三星村驶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小村庄从阜阳市郊区为数不多的贫困村摇身变成远近闻名的致富村。

三星村建起了扶贫粮库。张俊摄

“种了一辈子小麦,没想到小麦这么值钱,还是种这个合算啊。”在三星村新建设的标准化粮仓里,78岁的村民刘传启一边搬运小麦,一边说道。如今,他们种的小麦专供国内一家知名酒厂使用,收购价比普通小麦高一倍,单这一项就能增收3000多元。

不光收购价格高,刘传启卖粮也更方便。去年底,在国网阜阳供电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推动下,这家酒厂在村里建设了大型粮库,安排专人负责检测收储,这让大伙感到格外踏实。“大企业都来到了三星村,大家只管埋头种好粮就行了。”刘传启笑着说。

除与酒厂签订优质小麦收购协议外,三星村还与山东一家公司对接,签订了花生种植协议,平均每亩地可为农户增收500元。

从不敢尝试到吃下定心丸,从担心收益到积极种植——和刘传启一样,三星村村民在产业增收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2019年,三星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19万元,在阜阳市各村中走在了前列;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4.8%降到了0.027%,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2020年,村集体经济有望突破300万元,实现新的跨越。

三星村扶贫粮库里,老百姓在劳作。张俊摄

“扶贫工作进了庄,干部忙了环保慌,墙上干净地面光,大家一起奔小康,为村民们干实事……”来到村里贫困户党永举家里,他随口编的顺口溜惹得众人乐不停。几年来,党永举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不仅脱了贫,人也更阳光,笑容更灿烂。

70多岁的党永举家大病致贫,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老党家当时家徒四壁,院子里到处堆满垃圾,窝在家中不愿出门。”杨坤山告诉记者,为了把党永举从困顿中拉出来,他和村里扶贫工作队的人一起到老党家打扫卫生,“庭院敞亮了,人心才能变得敞亮啊。”

扶贫工作队没事来看看党永举,给他解决了低保有关方面的问题,还鼓励他种蔬菜,帮助他销售,帮他申请种植奖补。“现在生活好了,吃不愁、穿不愁,还是党的政策好啊,让我们全家看到了希望。”如今脱了贫的党永举每天乐呵呵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杨坤山在贫困户家帮忙整理豆角。三星村供图

如今的三星村,狠抓基层党建,创新服务群众,基础设施越来越好,环境美了,产业多了,老百姓腰包鼓了,精气神也足了。

“6年前回乡,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10年要让村里集体经济实现千万大关,如今,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一直在努力。”看着日新月异的三星村,杨坤山向记者吐露自己的远大愿景,他相信,党的政策好,只要人心齐,这个目标肯定能够实现。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