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贷款“黑中介”圈套(理财参谋)

“仅凭身份证,当天可放款”“特殊渠道快速、低息贷款”……近期,一些贷款“黑中介”以各种优惠条件为幌子诱骗借款人借贷,如果不注意辨别就容易上当受骗,遭受财产损失。北京市银保监局近日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提高警惕、谨防贷款“黑中介”的五个圈套:  圈套一:“包装贷款”。

谨防贷款“黑中介”圈套(理财参谋)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0-09-14 05: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仅凭身份证,当天可放款”“特殊渠道快速、低息贷款”……近期,一些贷款“黑中介”以各种优惠条件为幌子诱骗借款人借贷,如果不注意辨别就容易上当受骗,遭受财产损失。

北京市银保监局近日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提高警惕、谨防贷款“黑中介”的五个圈套:

圈套一:“包装贷款”。“黑中介”谎称通过包装资料可以解决借款人“银行流水不够、收入不达标”等资质方面的困难。这其中存在很大风险:一是资料造假被金融机构查出,结果自然是拒贷,还会被金融机构列入黑名单;二是个人信息泄露,相关资料可能被“黑中介”拿去申请贷款。

圈套二:“无需审批”。“黑中介”一般将目标锁定在收入不稳定人群,拿“1分钟办理、无需审批”“仅凭身份证,当天可放款”等当噱头。而被这些虚假信息迷惑的借款人,往往拿到的是一份“天价”合同,最终造成无力偿还的结果。

圈套三:“贷前收费”。“黑中介”承诺低息、快速放款,但前提是借款人先要交一定的保证金、押金,以证明自己的还款能力。一旦借款人交了钱,“黑中介”就会消失无踪。正规的金融机构在正式放款前不会向借款人收取任何费用。“黑中介”一般没有实际业务,图的就是借款人支付的费用,因此会以各种名目收费。

圈套四:“宣称有关系”。“黑中介”宣称自己在金融机构有熟人或者有关系,可以帮助借款人轻松贷款,而且利息很低,不过需要缴纳服务费。如果借款人信以为真,交了所谓的服务费,不仅贷不到款,还会被骗钱。正规金融机构都有严格的贷款审核流程,并不是内部人员能左右的。

圈套五:“洗白征信”。“黑中介”谎称只需几千元就能洗白个人征信,事实上征信报告只有上报的商业银行才可以修改、更正,除此之外,任何机构或个人都无权更改。不良征信记录会在还清全部逾期欠款及罚息的5年后自动消除。

如何防范可能的贷款陷阱,北京市银保监局表示,正确贷款应做到“三要三不要”,远离贷款“圈套”。

一是花钱要理性,不要让个人贷变成“烧钱贷”。要树立正确消费观,对自身经济承受能力做出正确判断,量入为出、理性借贷。不要忽视自身的实际收入水平,不计后果、盲目借贷,否则一旦资金吃紧,就容易陷入“黑中介”贷款的圈套。

二是借钱要正规,不要把“李鬼”当成“李逵”。消费者可以通过“三看”辨别金融机构是否正规:一看联系方式与经营场所,正规金融机构会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联系方式,不会只有一个简单的贷款网站,更不会只有一个QQ号或一串手机号码;二看前期费用和贷款利率,“无门槛、低利息”的贷款产品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三看受理区域与营业执照,正规金融机构会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借款人可以登录当地工商部门网站看是否已经注册。

三是维权要理智,不要让中介贷变成“中介害”。如果不幸陷入“黑中介”贷款陷阱,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寻求正确维权渠道。消费者应保留相关证据,及时报案。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14日 18 版)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