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山里的好日子

“2018年,我们村实现了户户脱贫。现在,家家户户干净卫生,有很多离村的人都搬回来住了。”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山里的好日子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9-07 15:3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9-07 15: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河北省平山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党中央曾在这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但由于当地70%以上的区域山大沟深,交通不便,长期以来发展十分落后。

近年来,为努力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平山县在推动特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上下足了功夫,全县包括南文都村、李家庄村在内的260个贫困村发展起主导产业。

特色农业助脱贫攻坚

时下,走在南文都村,能看到平坦宽阔的乡村道路和干净整洁的屋舍,村民围坐在荷花池旁的柳荫下乘凉、聊天,游客们乘着小船在荷叶间穿行。

这是南文都村2017年启动的荷花池塘景观项目,采取村企合作模式,集荷花种植、甲鱼养殖、垂钓采摘于一体。目前,这种以种、养、休、游、娱为特色的现代综合性农业体已经开始盈利,带动了当地贫困群众增收。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进行村容村貌整治。现在,河道经过整治变清澈了,道路修到了每家每户的门口,村貌变美了,环境变好了,游客来到这也愿意住下。”南文都村第一书记张端树说。

除了荷花池塘景观项目,南文都村还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种植了400亩葡萄,并建有葡萄酒加工厂一座。该项目年收入1000多万元,吸纳本村及周边村劳动力1万多人次就业,其中大多数是贫困户,人均增收5000元。

村民在葡萄园里工作

“2018年,我们村实现了户户脱贫。”张端树说,“现在,家家户户干净卫生,有很多离村的人都搬回来住了。”

红色旅游走出脱贫新路子

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成为平山县推动经济发展的又一助推力。

平山县的李家庄村是中共中央统战部旧址,当地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通过特色民宿提档升级推动旅游业发展。

该村村民谷永设是当地一家农家乐的老板。他因为身体有残疾,以前只能靠几亩地生活。2016年,在村委会的帮助下,他把自家住房改造成了客房和餐厅,办起了农家乐。

“我有两个农家乐,一个自己经营,一个租了出去,再加上土地流转的收入,全加起来一年能挣十多万。”谷永设说,“以前穷得不行,经营农家乐之后脱了贫,现在对我的收入特别满意。”

谷永设出租出去的农家乐,是李家庄村实行的“农户+企业+特色民宿”模式,由企业整合闲置农宅,按照“一户一设计、一户一特点”的原则发展特色民宿。

李家庄村的一家农家乐小院

“我们要把专业的事给专业的人做,这样才能带动提升服务质量。”中央统战部驻李家庄村第一书记侯霄冰说。

据悉,通过旅游业的带动,李家庄村9户建档贫困户全部脱贫,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5万元,村集体收入约80万元,保障了村庄进一步发展。

以前,平山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巍峨壮丽的大山制约着经济发展。如今,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平山县的村庄美了,产业兴起了,全县终于在2018年脱贫“摘帽”,家门口的绿水青山也变成了好日子里的美丽风景。

(编辑:曹静 李海鹏)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