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是一位位医务工作者,用身体默默为我们筑起了守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长城,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人间大爱。
2月5日,我看到朋友圈里一条短信。
各位父老乡亲: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卫生所一直没有关门,社会责任也不容许我们那么去做。我们每天坚守岗位,不是为了生意,而是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既是社会的一份共同责任,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一份义不容辞的担当。面临疫情,我们心里也害怕,但是为了千千万万父老乡亲,在只有简单的口罩和白大褂条件下,我们无论如何还是要坚持每天按时排查好从湖北返乡的人员身体状况。我们同样上有老,下有小,可是为了大家,我们只能舍小家,别无选择!所以请大家千万不要聚众聊天、打牌,出门时刻记住戴口罩!
这是我家侄媳代父向全村村民发出的一封真诚的信。接下的是本村一位区纪检部门回乡过年的领导留言:
疫情来袭,朱医生不顾个人安危,舍个人保大家,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其高尚的医德和优良品质,深深打动了我的心。除夕上午11时,在村口我亲眼目睹他拿着行医工具进村上门,当时还未吃年饭。朱医生从医几十年来对专业知识刻苦钻研精神,对患者视亲人的工作态度,深深感染和影响着每一位与他交往的人。还是做孩子时,我就知道他是大队赤脚医生,我家几代人都念叨他的好。说句心里话,有这么好的医生,真是家乡人的福。有像他这么好的医生,人们生活才更加安逸、踏实。新春之际,特借村平台,道几句个人肺腑之言,并祝:朱医生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两段真诚朴实的话语,把人与人的心拉得更亲更近!
这就是江西九江柴桑区城子镇2008年被省政府授予的建设项目达标的城镇村卫生所, 2019年被列为柴桑区好人榜候选人的乡村医生朱承金,也是我至亲的同胞兄,带领一家孩子从医五十年,在疫情来势汹汹时,让我最感动的故事。
城镇村卫生所,位于城子镇集镇正中,自邻村卫生所撤消后,哥哥一直承担着两村群众卫生防疫重任。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来临,年逾七旬的哥哥,在没有任何特别防护的条件下,依然挺身而出,每天坚持走村串户,给从湖北返乡的村民一一进行检查,有时回来,累得连饭都吃不下,我们看了都为他担心害怕。而他却说,我不是不怕,但是从医的职责不由得自己想那么多。
1月30号,村里同时遇到两个从武汉回来的人发烧,当时,哥哥心里也特别紧张,后来经过确诊,两人并非疑似类症,只是轻微感冒引起的,大家的心才渐渐平静了下来。
春节以来,哥哥每天起早摸黑,不仅要完成对各组人员逐一巡视,还要兼顾两村公共卫生的防疫与宣传;夜晚,不到十二点从不不关门。遇到紧急情况,他特意在门前留下个人电话,村民随叫随到。
侄儿是镇卫生院门诊医生,从医二十余年,也一直勤勤恳恳、爱岗敬业。2月上旬,龙江湖村同样出现一位发烧患者,经过询问,患者没有疫区及密切接触史,检查血常规一切正常后,侄儿主动向上级汇报。可是居家隔离观察两天后,患者效果不佳,侄儿又迅速联系区人民医院接受检查。经过区医院检查,原来患者是鼻炎引起的发热症状。
两个月来,侄儿不知疲倦,从没有休息过一天。为保护一方平安,他没日没夜奋战在第一线,并且还要随时随地接受上级各项新的工作布置和安排。有时白天工作没有结束,夜晚他还要照常下村逐户排查。
哥哥一家九口,除了嫂子不是医生,全家所有人都是行医的。长子、长媳和次女在城子镇卫生院工作,次子、次媳和长女、长婿在广州市某医院工作。如果说,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每位党员干部的考验,倒不如说也是对哥哥一家人心理上的挑战。
“四十多天日夜马不停蹄的工作,实在是非常艰难。”3月,随着复工复产的号召实施,负责卫生院防控主要工作的侄儿对我说,“疫情过后,他唯一愿望是想美美地睡上一觉。”
侄媳整个人也瘦了一大圈。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她根本无暇顾及,每天只有让孩子自觉学习。家里浆洗、孩子生活一切只能让年近七旬的母亲照顾。她说,母亲后勤工作比他们更辛苦,每天除了买菜、购物,家里一切油盐酱醋全靠她料理,不是母亲默默付出,他们根本没有心情集中在工作上。
侄女长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孩子没时间辅导,她只有让大的照顾小的。这次她被分派到白马湖村工作,每天早出晚归,来回五六里路程,遇到下雨水天,经常全身都是湿淋淋的。
长女、长婿和次子、次媳均在外,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和全国各地医务人员一样都很忙,为了不让他们分心,哥嫂很少与他们联系。
如果说医生职业是极具风险的,这也是哥哥一家的骄傲。在基层医疗卫生没有很好防护条件的影响下,他们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一家人挺身而出,真正令我打心眼里钦佩。
(朱承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