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人间训》中讲,塞翁失去一匹马,邻居们都替他感觉到不幸,他却说,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啊。果不其然,过了几日,塞翁丢失的马不仅失而复得,还带来了另一匹马。邻居改口道:“你运气真好!”然而塞翁说:“这未必不是件坏事!”塞翁的儿子骑马,摔断了腿,这看似的坏事,然而却让他逃过了兵役,保住了性命。
塞翁失马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这样一句话:“得意失意切莫在意,顺境逆境切莫止境。”简而言之,也就是“宠辱不惊”!《菜根谭》有云:“宠辱不惊,望天外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此之为大智慧。
这就需要我们用辩证法来看待事情,当我们身处困厄之际应该看到未来、想到希望,要牢记逆境不是绝境,即便是绝境,还可以绝境逢生。
泱泱中华五千载,多少传说千古流。多少豪杰青史留名、多少义士涵淹尘封,哪位英雄在成长修炼的过程中没有经历过逆境的熬炼?哪位豪杰没有经历绝境的磨砺?张骞出使西域,两次沦落匈奴,忍辱负重,不忘肩头使命,最终开辟丝绸之路;司马迁饱受汉武帝威压,遭受宫刑之屈辱,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著《史记》;公子重耳在外流亡19年,最终回到晋国,霸主中原,成就为春秋第一个霸主晋文公 ……
逆境成就强者,逆境造就人才。
逆境就是给我们逆袭的机会,绝境就是给我们重生的机会!在逆境中学会成长,姑且看成是上天对我们“特别”的关怀,对我们的怜悯与施舍,我们也应作出成绩,作出榜样。在逆境中提升人格的力量,磨砺性格的力量,增强信念的力量,最后交织融合,升华自己生命的力量。
我们应该感谢逆境,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人则感恩逆境,方成其大业。即使我们不小心跌入了厄运的深井,那也不应当悲观沮丧,最深的绝望里,总会遇见最美丽的惊喜!逆境不但不会把人打倒与压跨,反而能让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创造出乎预料的奇迹。曹雪芹举家食粥而作红楼梦;文王被拘禁在里时推演《周易》;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作《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国语》;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传世上;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孤愤》……
反观我们现实的生活里,逆境多于顺境,波折多于平静,这是一种人生规律。纵然昨天的辉煌顷刻间化为乌有,我们也能冷静地耕耘今天;纵然今天的肩上重荷如山,我们也能乐观地憧憬明天;纵然明天依然荆棘满途,我们也能洒脱地步入后天。学会在逆境中成长,我们的羽翼会更加丰满,便能飞向天涯海角;我们的心胸会更加宽广,便能容纳百川,吸吮万千;我们的双峰会更加结实与厚重,便能承载千山万水,艰浪险滩。
巴尔扎克说的很好:“绝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心目中医护人员的形象,渐渐变成穿着防护服的姿态。防护服除了沉重,闷热,还把所有人的形象同化了。即使是最熟悉同事和战友,都只能通过各自身上的名字来辨认,防护服穿几个小时,人就变样子了:湿透的全身,几乎被耗尽的体能,最可怕的是脸上的压痕,有时几天都不会褪去。脱下面具和口罩后的脸,好多人自己都没细看过,也有的不忍看,因为憔悴,而且伤痕累累。
但这些面孔依然是最美的:快乐,平静,自信,坚定……
他们有的非常年轻,有的已经历过上一次战役的洗礼。他们是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儿子,女儿,朋友。他们有所爱的人,也有人爱他们。他们说,自己不是英雄,这只是他们的工作。
这世上没有天生的英雄,有的是一个个平凡人,在逆境中站出来,挡在其他人面前。
这几天,有一段中国女篮赛前动员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很多人为此热泪盈眶。在视频中,教练鼓励球员:当需要一个人站出来时,那叫勇敢;当一个团队挺身而出时,那叫担当;当一个国家身处逆境呼唤勇气的时候,那就是使命,是信念,是一往无前。今天不仅是一场比赛,这也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能量传递。
逆境是一段距离,走过去了前面就是顺境。绝境是一个门槛,迈过去了便是康庄坦途。绝境是错误想法的结束,也是选择正确做法的开始。不在绝境中发迹,就在绝境中沦落。一个平凡人成为一个领域的英雄或者成为一个时代的英雄,是挫折和磨难使然,因为英雄和平凡人的区别就在于,英雄在逆境中抓住了逆境背后的机遇,在绝境中创造了奇迹。而平凡人在逆境中选择了随波逐流,在绝境中选择了放弃。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为人民服务”不是口号而是行动,“负重前行”不是描述而是行动。没有过不去的冬天,也没有到不了的春天,疫情无情人有情。医疗卫生、物资保障、公安消防、科研攻关、民生供应、志愿服务等各条战线的工作者都不畏疫情,前赴后继,恪尽职守、攻坚克难。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防控工作有力开展,防控措施有力推进,凝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随着机关上班、企业复工、学校开学、商场开业,带来人员大流动大聚集,疫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防控任务十分艰巨。战“疫”吃劲之处,正是咬牙铆劲之时。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是考验意志的时候,越需要铆足劲。能不能咬紧牙、铆住劲,是事关防疫走向的关键。只有继续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有效抑制新增病例的势头,不断治愈的病例战果才有战略意义,我们才能夺取这次阻击战的最终胜利。
面对严峻疫情,既需要一线工作者的努力防控,也需要后方坚定有序的支持。对普通人来讲,不是每个人都要上一线奋战,但对少出门、少聚会、戴口罩、不隐瞒这些最基本的要求不应拒斥。做一个秩序的维护者,一个战“疫”的支持者,是我们每个人能够付出的努力,也是应尽的社会责任。每个人更自觉地在家“闷”,不是在隔离,而是在战斗。“闷”很难受,但“闷”住挺住,我们就能早日迎接“拐点”到来,迎接通透的日子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