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时期的平凡故事】高校校园里最美的逆行者

2020年初,一场罕见的疫情不期而至,面对看不见的敌人,一场宏大的全民联防联控战“疫”拉开序幕。

【战疫时期的平凡故事】高校校园里最美的逆行者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8-28 16:3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8-28 16: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0年初,一场罕见的疫情不期而至,面对看不见的敌人,一场宏大的全民联防联控战“疫”拉开序幕。

伟大的人让人敬仰,平凡的人让人感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有这样一群无惧生死的逆行者,他们始终战斗在最前线。平时就与都市的繁华无缘的他们,在战疫中没有专业的防护设施,甚至战疫初连最基本的防护口罩也没有,却无惧感染的风险;他们很平凡,任何人平时都可能会忽视他们,但他们却日夜守护着高校校园的安宁;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知默默奉献,日复一日重复着简单而繁琐的防疫工作;他们甚至违背疫情封闭禁令,毅然义无反顾的奔赴防疫第一线,守护着校园的安宁和防止疫情的传播。他们就是无分昼夜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筑起高校校园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的校园最美逆行者。

若有战 召必回 回能战 战必胜的逆行者

彭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校卫队一名普通的计划外人员,家住武功县武功镇落阳村,在校卫队从事夜间巡逻工作,同时还要肩负每天晚上在大门口的夜间盘查测温、登记工作。彭翔一家五口人,有年近70的老父亲和其爱人及两个孩子,彭翔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在疫情发生后,由于各地相继出台并实施了严格的疫情管控工作,所有村镇小区人员采取严格管控,所有人员只进不出,他完全有万般理由请假不上班,而适逢春节,与在外地求学春节回家的孩子共享天伦之乐不仅是中国每个普通家庭的奢望,对于长年从事保卫工作,本就聚少离多的他来说更是不可多得的机会,毕竟家里人安安全全无病无灾是最大的愿望。由于大部分作为保卫中坚力量的人员均分散居住在附近村镇,致使部分保卫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几乎都不能按时上岗,保卫工作面临的人员不足压力骤然增加。由于前期协调和通行事宜尚未到位,他亦面临着出不了门,上不了班的尴尬境地。

1月26日,在保卫处下达全处停止轮休召集人员返回上岗的命令后,面对家人的劝解和不理解,他说:“校卫队里同事就我居住地相对较近,目前大家轮休而且很多暂时回不来,且正是用人之际,我不去,巡逻和疫情检查工作肯定人手不够。”在安抚完家人后,他毫不犹豫的主动请缨,坚决要求按时返回学校担负校内巡逻任务,同时担负北校区南大门夜间盘查工作。但面临村子每天疫情严格管控人员进出,武功到杨陵的道路严格盘查禁止通行的问题,他在多次与管控人员沟通难以通行的情况下,为了每天到达单位,准时上班,履行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他不顾严控的现状,每天提前3个小时从家中出发,推着自行车绕开村里和县际道路盘查点,甚至绕道武功镇,赶往学校上班。原来与学校一河之隔仅2公里20分钟就能到单位的路程,因道路封闭每次要绕行数十公里才能保证准时到达工作岗位。

由于每天接触不同的进出人员,感染风险极大,因此他每天回家后,为避免接触传染,他自己独处一室,吃饭都是让爱人用专碗专筷放在门口的小饭桌上吃。一个人做好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一件事。在保卫处像彭翔这样在疫情联防联控的关键时刻舍小家顾大家的校卫队员比比皆是,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不计个人荣辱得失,不论白天黑夜,坚守工作岗位,以学校为家,把学校和师生安全当作事业追求来干的普通校卫人员,才保证了校园的安宁和睦,撑起了学校的一片美丽蓝天。

舍小爱筑大爱的逆行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病疫情发生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保卫处按照学校疫情联防联控安排,以“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的精神,迅速动员部署,各个校区都迅速联系休假人员返岗,以加强门岗值勤和校园封闭查验工作,做好校园疫情防护工作。

学校大门出(入)口作为学校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疫情检验检测是做好防控工作的关键环节,在面临这种突发疫情,人人自危的情况,保卫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也亟需解决。南校区副队长周松会,其伯父因病于元月22日(腊月28日)去世,按农村习俗春节封丧后,拟于元月31日(正月初七)下葬。保卫处下达停止轮休、全员上岗的命令后,他知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此特殊情况下,保卫人员上岗本就严重不足,自己值班不仅绝对不能离岗,而且要动员校卫队员按时上岗并给他们做好表率作用,在面临尽责和给老人守孝尽终的两难选择的情况下,他强忍悲痛,在与家人沟通说明情况后,在值班室默默向家的方向深深的三鞠躬,以表达对从小看着自己长大的伯父的哀悼。随后,他像没事人一样,组织留守值班的同志先期积极投身防疫一线,在没有任何工具和材料的情况下,带领队员出主意、想办法,材料不够,便动员队员各自从家里找能用的绳子之类物品,对南校区东围墙和幼儿园东南角围墙缺口进行了及时封闭,并加大对南校区东围墙的巡查警戒力度,杜绝了无关人员出入。

铁面无私 尽职履责的逆行者

1月30日,正在北校区北门值勤的冯红录,挡住了一辆拟从北门进入校园的职工车辆,他用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下达的封闭校园、禁止车辆从北门出入的决定,予以耐心细致地解释劝阻工作,但职工十分不理解,抱怨说:“我车上拉的就是防疫用的口罩,绕南门太远,你把门开开让进去就行,也没人看见。”他不愠不燥,耐心细致的解释说:“疫情当前 没有特例,请自觉遵守学校的规定,请您绕南门进入。”

作为疫情防控一线的保卫人员就是这样,在疫情之初每天的防护物资只有一次性口罩,按规定4个小时必须更换和处理再用,他们却一连几天重复使用,在无其他防护服和隔离衣等措施保护的情况下,他们不仅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亦要面对严控初期诸多的质疑和不理解,甚至冷眼,重复着盘查测温、登记,提醒的职责,保证了校园疫情防控万无一失。

轻伤不下火线的逆行者

共产党员李军儒,春节前在配合消防队清理校园马蜂窝过程中,不慎导致右足侧面骨折,一直在家病休。他从微信工作群了解到停止轮休全员上岗信息后,在伤病未愈的情况下,不顾伤痛,积极做好家人思想工作,主动要求按时返回参加疫情值班,校卫队劝他遵照医嘱先行养病,减少活动,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关键时候我不上谁上。”,随后,他强忍伤痛,一瘸一拐的坚持按时值班备勤。大事看担当,小事看人品。正是这一群普通的保卫人员,他们在学校疫情防控期间每天每时每刻都做着相同的工作,从检测体温、登记、全力做好重点疫情区域和外来车辆的劝返和人员管控、隔离,以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面对枯燥无味,重复单一的工作,保卫人员无怨无悔,以勇于担当和牺牲的精神,做到坚定信心、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清代山阴人金缨所编《格言联璧》,有“人生四看”之说:“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说的是,在人生各种关口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胸怀、修养和境界。这些保卫人员无论干部职工、党员群众、正式工还是计划外用工,他们没有高学历,却有刻在骨子里一种自觉,明职守责,指那打那。他们克服了心中的恐惧和不安,放弃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温馨,抱着“守好责任田,护好一校人“的信念,勇敢坚定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每天每时每刻都以高度的热情,尽心履职,为校园疫情联防联无私的奉献着,也正是这些心系校园安危、平凡的保卫人无怨无悔,舍小家、顾大家地付出,作为学校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中流砥柱和平凡的“逆行者”,保证了高校校园的安宁,给了我们向上的力量,终会让我们迎来2020年抗击疫情的胜利。

(陈群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