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8月27日电 8月26日是中国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纪念日。日本媒体《日经亚洲评论》刊文称,在过去的40年中,深圳GDP增长了惊人的1万倍。作为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试验场,深圳引领了中国经济的创新发展。
文章称,为了吸引外国投资,中国于1980年和1981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和汕头,以及福建的厦门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曾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渔村,但在成为特区后,基础设施获得持续改善,经济开始迅速发展。
2019年,深圳的GDP达到2.7万亿人民币,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就1980年至2019年的GDP增长而言,深圳远远超过珠海和厦门。在1980年至2019年期间,珠海和厦门的GDP分别增长了约1600倍和900倍。
文章指出,政策上的有力支持是深圳实现惊人增长的催化剂。税收优惠吸引许多制造企业(包括外资公司)在该市建厂。此外,深圳比中国其他地方更早向民营企业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并实行企业破产。深圳因此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模范城市。
毗邻香港的地理位置也对深圳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外资电子制造商和其他寻求廉价劳动力的企业纷纷在深圳设立业务。深圳由此成为加工贸易产业中心。如今,深圳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和分销业仍然蓬勃发展,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大批制造商。
文章还指出,拥有40年历史的深圳,已成为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新“移民城市”。深圳虽已跻身中国一线城市之列,但落户条件要比北京和上海宽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深圳,目前深圳居民的平均年龄为32岁。
文章称,中国经济“发电机”深圳孵化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许多跨国公司在深圳诞生。电信设备巨头华为、社交媒体巨头和游戏开发商腾讯公司和全球领先的商用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公司都位列其中。
如今,深圳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劳动力成本上升。正因为如此,深圳的危机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8月中旬,深圳宣布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率先进入5G时代。上个月,深圳市政府宣布将投资数千亿美元,在五年内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高速电信网路和数据中心,以振兴信息产业和制造业。
(编辑:刘世东 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