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时期的平凡故事】青春献社会 战“疫”显担当

他叫陈禹澎,95后,是个活泼开朗的大男孩,自去年秋季入职以来,一直是组织部的开心果,每当看到他青春洋溢的笑脸,大家都会被他的快乐所感染,感到轻松愉悦。但当我今年再见到他时,他的脸上笑容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疲惫,原来,他作为党员志愿者,到一线帮助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疫情防控工作,从正月初八一直工作至今。

【战疫时期的平凡故事】青春献社会 战“疫”显担当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8-27 14:0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8-27 14: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他叫陈禹澎,95后,是个活泼开朗的大男孩,自去年秋季入职以来,一直是组织部的开心果,每当看到他青春洋溢的笑脸,大家都会被他的快乐所感染,感到轻松愉悦。但当我今年再见到他时,他的脸上笑容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疲惫,原来,他作为党员志愿者,到一线帮助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疫情防控工作,从正月初八一直工作至今。

年后与他的第一次见面,是我从外地返榆居家隔离的第二天。家里的门被敲开后,他和工作人员细致地询问了我春节假期的外出情况和返榆的行程信息,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来,并发给我一张临时通行证。他看到我时很高兴,有很多话想说,但由于工作任务繁重,略微寒暄几句约好电话联系后,他便匆匆转身与社区工作人员到下一户进行询问登记。

后来通过电话沟通,我才知道他和华昌街道港榆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入户排查已经持续了数天,每天要接触数百名外地返榆人员,而自身的防护措施只有一个薄薄的口罩。有时群众不配合工作,他要耐心说服教育,每天早出晚归,几天下来身心俱疲。他说,虽然在入户过程中,也会感到害怕,但作为一名党员,绝对不能退缩,“要让投身防疫一线的战友们看到组工干部的担当。”

虽然我曾劝他注意劳逸结合,不要累坏了身体,但在元宵节前夕,他还是因力倦神疲而发烧。听着电话里一边咳嗽一边擤鼻涕的声音,我知道他一定特别憔悴,联想往日他开心活泼的笑容,我感到格外触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没有人是旁观者。有的人逆行冲锋,筑起白衣长城,守护着群众的生命和希望;有的人居家隔离,不给社会添乱,安心等待这场战“疫”胜利;而刚刚成为一名组工干部的陈禹澎,主动挺身而出,投身战“疫”一线,用青春汗水为群众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当得起一句“后生可畏”的赞誉。

当我再次见到他时,是他病情好转身体恢复后,再次投身战“疫”一线的第三天,当时他正在亿晟蓝湾小区,配合物业对出入人员进行排查。我看到他穿得十分臃肿,用一件军大衣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帅气形象,好奇之下询问他怎么穿那么多,他说第一天值班时,只在外面站了十多分钟,浑身上下就被冻透了,晚上回家几乎连路都不会走,现在穿了两层棉裤,四层衣服才能稍稍抵挡住寒风的侵袭。他跟我说,有的群众不愿配合检查,偶尔会与工作人员发生口角甚至肢体冲突,他的父母劝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他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认真做好这项工作。他说“我的任务就是不让病毒进入到这个小区,我必须要说到做到。”当时他的表情是那么的坚定。

在无数“陈禹澎”的努力下,榆树始终未发现确诊病例,许多群众便放松了警惕,外出的人次逐渐增加,不戴口罩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每次发现这样的群众,陈禹澎都会不厌其烦地劝告他们,提醒他们减少外出次数,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一位社区人员在闲聊时告诉我,“陈禹澎连中午吃泡面时都会盯着小区出入口,无论有多少人进出,从没遗漏过。”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组织工作,都需要这样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陈禹澎的努力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和群众的一致肯定。

陈禹澎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作为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相信经过这次战“疫”的考验,他会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组工干部。

(魏天润)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