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0日,成都的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日趋严重,四川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当机立断,在全校率先开展了志愿者报名活动。广大学子纷纷请缨一线,163名研究生中的大部分报名参加了志愿者。请缨一线的70名研究生中,有党员40名、10名团员和7名入党积极分子,他们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还展现了当代中医大学生的风采。
战斗在肺炎一线
2月8日,第一批研究生志愿者出发了。他们被派往成都郊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资料统计工作。 刘岩是第一批被派出的女生,是免疫管理研究生,这位平时不善言辞的小姑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面前表现得非常勇敢而坚决,她简单收拾行装,戴好防护口罩、手套,并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给记录薄消毒整理,手机端口也消毒一遍,然后就踏上了征途。2月9日,由于郊区疫情报告急,这位已有经验的“小专家”配合防控人员,对隔离区域进行消毒处理,看到一名名患者被送往医院救治,因为自己是接触患者,自己被隔离工作岗位观察14天。她呆在一间屋子里,吃饭睡觉都必须在其中,窗户封闭,她知道自己可能是病毒携带者,出去会影响许多人,她用免疫学知识测试核酸阴性结果,自己坚信不久会回到抗疫情一线的。观察期满了,她自信走出了房子,回到战斗一线。进入疫区,把蔬菜棚工人感染者背了出来,护目镜模糊了,看不清患者面容,汗水一滴滴在身上粘着衣服。厚厚的防护服,严实的口罩,呼吸特别困难。她们七个女的,在郊区七公里之内,有时孤军奋战,有时与医生结伴救人,因为人们非常恐惧,关着门在窗户窥视外面动静。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特异病毒,变化快,抗原变异使人体呼吸道严重受损,肺部不明粘液大量分泌,令人乏力,痰液粘稠,咳嗽。如果某个人有基础疾病的话,救治很困难。她们每天忙活一天,晚上又不许回学校住宿,只能呆在原地方,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需要处理,医学统计数据需要准确,实验材料需要一定的条件控制。刘岩用手机微信向公共卫生学院汇报情况,在疫情面前必须顾护好自己。她们这七个小姑娘没有见过大世面,心里非常恐惧,对尸体消毒后处理,她们第一次经历。死者家属也被隔离,防控就是责任。经过这些病例接触实践,她们心中有了冷静,有了思考,依旧必须守护自己的工作岗位。
电波传递信心
2月14日,新华社发表了钟南山先生的谈话,一个是隔离,另一个还是隔离。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听到了战斗的声音,大家接听电话,回答咨询人员的心理困惑。有的人家里呆久了,不戴口罩,不服从防控人员管理,有的被罚款、拘留,有的批评教育改正错误,回家继续留守。不该给国家添麻烦,呆在家中守护平安。小区居民买菜,戴上口罩,进入超市测量体温、消毒。对武汉返乡人员隔离、观察。霍婉君是流行病学博士,也是2016级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在这次战役中承担了义不容辞的责任。她和万红玉、逗君评、刑东、宋一凡一道,每天在小区菜市场检测病毒情况,每天12点到次日12点。发现不戴口罩者进行教育说服,戴上口罩大家安全。她们每天值班,对蔬菜摊点进行消毒,督促商贩依法进行经营。党中央关心疫情进展,每日进行疫情公布。公共卫生学院的她们,给广大群众战胜疫情带来了胜利信念,是她们的值守勤奋换来大家的安宁健康。
白衣天使的守护者
2月9日,学院附属医院一线告急,向公共卫生学院学术部紧急求助。当晚,王一直带领12名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志愿者迅速赶往救助一线。进入病房,全副武装,口罩、护目镜、手套,进入后不准私自离开,休息、睡觉在医生办公室,凳子或椅子就是床铺。由于今年疫情突然,清洁工、搬用工严重不足。病人多、人手缺,科主任担任消毒员、打字员、保洁员,工作繁重。晚上九点吃饭对他们习以为常,可这些博士没有叫一声苦,没有喊一声累。12区病房,这一段时间病区感染为0.经过细致治疗,重病号危险消除,激素冲击疗法和中药制剂发挥了作用。博士生既是医生,也是科研工作者。穿上白大褂进入医院就是为人民服务,进入科研实验室就是研究生命免疫技术。
当代大学生兢兢业业换来的是鼓舞人心的战绩,自1月30日以来,附属医院胸科8个病房医护人员协作奋战,同疫情勇敢宣战。用爱心救助冠状肺炎患者,用自己的身躯构筑了一道道铜墙铁壁,他们用自己的爱心,温暖了躺在病床上的战友,谱写了一首鼠年最动听的歌。
(徐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