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8月26日电(记者 杨万丽) 今天上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通报了2019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执法督查工作的情况。总体看,各省各部门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大力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抓好“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增强,储备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市场流通活力进一步激发,粮食产业经济持续向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该局执法督查局局长钟海涛介绍,近年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核心职能,切实履行执法督查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关键领域实现新突破。通过考核,地方政府粮食安全意识不断增强,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显著提高,省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专题研究部署、督导落实力度明显加大,有力促进了粮食安全重点任务落实,有效破解了诸多难点问题。
2019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完成了对2018年度中央储备粮管理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情况的首考。重点考核了粮食数量质量、中央储备粮轮换、政策执行等方面内容,客观真实、全面准确反映了中央储备粮管理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现状。首考结果显示,中央事权粮食和中央储备粮库存数量基本真实;中央储备粮质量良好,中央事权粮食质量总体安全;中央事权粮食相关政策和中央储备粮管理规定得以较好贯彻落实。
钟海涛介绍:“2020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对2019年度中央储备粮棉管理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情况的考核正在进行中。目前,企业自查阶段工作已经完成,正在扎实推进垂管局实地考核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随机抽查等任务,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据了解,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近期也已顺利完成。全国共派出9000余人,对企业自查实现全覆盖督导;抽调1.3万余名检查人员,组成1300多个普查组,对政策性粮食库点和货位进行全面普查。坚持先行先试,选择有代表性的10个省20个市开展全流程试点,完善方案方法,积累有益经验。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发运用大清查软件系统,开展24小时在线技术服务。各地认真排查举报线索,坚决查处重大涉粮案件。对清查期间发现的问题,全部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坚持边清查边整改,立行立改。
钟海涛介绍,目前粮食物资储备执法督察工作信息化监管效能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各地已有4.5万户粮食经营者、1.3万名检查人员分别纳入检查对象和执法队伍名录库,通过粮食行业“双随机”抽查应用系统开展检查活动113次。充分发挥社会监管作用,12325全国粮食监管热线开通以来,共接收投诉举报约2.7万件;累计协调兑现拖欠农民售粮款近1.6亿元,督促78.5万吨有纠纷的政策性粮食出库,及时阻止约2.1万吨食品安全指标不合格粮食进入口粮市场。
钟海涛表示,对于涉粮案件有关部门一直保持“零容忍”。据统计,近三年,各地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每年查办的涉粮案件达5000多起,其中包括中储粮南阳、襄阳、肇东直属库及所属库点等涉粮案件,均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规对违规企业分别给予了警告、罚款、暂停或取消粮食收购资格等行政处罚;涉及违纪或违法犯罪的及时移交纪检监察、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下一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认真开展涉粮问题整改“回头看”专项行动。决定从2020年9月至11月,用三个月的时间,对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质量、储存安全、库存管理、销售出库等方面问题整改情况,以及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隐患等突出问题进行拉网式大排查,确保不留死角和盲区。根据粮食收购市场新形势、新要求,调整监管工作重心,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收购监管方案,进一步强化对收储库点定点、收购、质量验收等各环节监管,防止出现区域性、阶段性“卖粮难”及“打白条”等问题。此外,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就进一步加强国家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加工转化监管和督查工作印发专门通知,要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合理消化粮食库存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检验制度,有效防范库存消化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坚决杜绝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进入口粮市场,严厉打击“出库难”、“转圈粮”等违法违规行为。
钟海涛表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依法加大涉粮涉储案件查处力度。既要查处社会舆论聚焦的重大案件,也要关注侵害群众利益、损害用粮企业利益的问题。同时,建立案件通报制度,及时回应舆论关切,重大违规违法问题信息要在部门间互通共享,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充分发挥12325全国粮食监管热线作用。定期汇总分析举报线索,着力提高线索查办质量、时效。创新完善信息化监管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粮食和物资储备执法督查中的作用,利用信息手段推进解决粮食和物资储备监管中面临的各种重要、紧迫和关键性问题。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全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连续3年每年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每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多万亩,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3000多个,改造和新建粮食质检机构48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