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疫后新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8-25 15:3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8-25 15: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8月11日,武汉长江大桥下,在江边跳舞的人们。(中国日报记者 武晓慧 摄)

中国日报8月25日电(记者 武晓慧)八月的武汉,距离“解封”已经过去四个月,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同时,这座城市在重启中渐渐复苏。

在武汉长江大桥下,从傍晚到深夜,江边都有熙熙攘攘的人流,或是纳凉,或是唱歌跳舞;在地标性建筑江汉关大楼前,一对又一对拍摄婚纱照的情侣留下足迹和记忆;清晨的热干面店门口排起长队,不仅有本地熟客还有许多外地游人;而在著名的吉庆民俗街上,大排档宵夜和民间艺人表演的结合充满烟火气,这样热闹的氛围一直持续至深夜。

8月13日,武汉江汉关大楼前,拍摄婚纱照的情侣。(中国日报记者 武晓慧 摄)
8月13日晚,武汉吉庆街上,民间艺人彭桂芝(中)为顾客弹唱歌曲,彭桂芝已在吉庆街上表演十几年。(中国日报记者 武晓慧 摄)

自8月8日起,湖北省A级旅游景区对全国疫情低风险地区游客免门票预约开放,将持续至2020年年底,这一“新政”带动旅游市场加快复苏。在黄鹤楼景区,大量游客排长队通过预约通道参观,这一武汉地标性建筑6月1日起恢复常态开放,目前日接待量已恢复为最大承载量的50%,为2.5万人次。截至8月16日,9天时间,湖北各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26.2万人次。

“我们武汉现在是最安全的。”这是在武汉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今年5月至6月,武汉市对900多万名居民进行了全民核酸检测。这是一座有着深刻“新冠记忆”的城市:尽管华南海鲜市场仍然封闭,楼上的眼镜批发城已经恢复开放,一位商户介绍,复工门店可以享受减免四个月房租的政策,而部分原华南海鲜市场商户已在武汉另一农贸市场复工;曾作为“武昌方舱医院”的洪山体育馆,也逐渐恢复其原本功能,开始招收暑期游泳班学员。

8月12日,武汉黄鹤楼景区内,游客排队等候登楼。湖北“免费游”新政加速推动旅游市场复苏。(中国日报记者 武晓慧 摄)
8月12日,武汉黄鹤楼景区内,游客在写有“武汉一定赢”的展板前。(中国日报记者 武晓慧 摄)
8月10日,湖北省水果湖一中的老师杜莹在给学生上课。当日,武汉市初一、初二学生返校复课。(中国日报记者 武晓慧 摄)

新冠肺炎康复者也在慢慢回归正常生活。在武汉东湖风景区,曾收治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康复者——61岁的潘兰珍今年第一次来这里看荷花,她目前身体恢复良好,刚从湖北神农架林区旅游回来。在武汉协和医院,门诊和急诊大厅恢复了疫情前的忙碌状态,既是医生也是新冠肺炎康复者的急诊科主任张劲农介绍,他接触的几百名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绝大部分身体状况都恢复得很好。

张劲农医生同时提到,目前外防输入是工作重点之一,“现在还不能说是后疫情时期,只能说是疫情得到了阶段性控制,不能麻痹大意。”曾任江汉方舱总护士长的武汉协和医院妇产科总护士长王培红介绍,疫情严重的时期,孕产妇和陪护均需进行核酸、抗体、CT三项检测,目前随着疫情的控制,最后一项检测已经不再需要,陪护人员也由限制一名增至两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患者更加理解配合防疫举措了。”

8月9日,武汉四季美农贸市场水产区,部分原华南海鲜市场商户在这里复工。58岁的李道文来自河南信阳,在华南海鲜市场工作十多年,他所工作的海鲜店今年5月复工。(中国日报记者 武晓慧 摄)
8月9日,位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楼上的眼镜批发城已经复工,图为工作人员为顾客进行测温,一楼的华南海鲜市场仍处于封闭管控。(中国日报记者 武晓慧 摄)
8月11日,武汉长江大桥下,一位老人为老伴戴上口罩。尽管八月的武汉持续高温,多数人仍戴口罩进行防护。(中国日报记者 武晓慧 摄)
8月14日,武汉协和医院,医务人员在参加新冠肺炎诊治相关培训。(中国日报记者 武晓慧 摄)
8月14日,武汉协和医院,忙碌的门诊大厅。(中国日报记者 武晓慧 摄)
8月14日,武汉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劲农在急诊科室走廊内。张劲农介绍,目前医院急诊科接诊已基本全面恢复,“现在还不能说是后疫情时期,只能说是疫情得到了阶段性控制,不能麻痹大意。”
8月11日,武汉东湖风景区,新冠肺炎康复者潘兰珍在荷塘前留影,“春天看樱花,夏天看荷花,秋天看菊花,这是今年第一次到东湖”。潘兰珍曾收治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目前身体恢复良好,刚从湖北神农架林区旅游回来。(中国日报记者 武晓慧 摄)
8月15日,武汉东湖风景区,“跳东湖”活动上的助兴演出。(中国日报记者 武晓慧 摄)
8月15日,武汉东湖风景区,一年一度的“跳东湖”活动上,参与者骑着单车跃入东湖。(中国日报记者 武晓慧 摄)

 

(武晓慧)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