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深圳经济特区40年】老曹闯特区

从窗子望出去,供水站、快递站、外卖店,还有垃圾站,一直到小区门口新设的新冠疫情检查站,小区内的重要机构可谓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我与深圳经济特区40年】老曹闯特区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8-20 17: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从窗子望出去,供水站、快递站、外卖店,还有垃圾站,一直到小区门口新设的新冠疫情检查站,小区内的重要机构可谓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外面已经黑透,微弱的灯光抵挡不住寒冷,积雪还未化尽,西北风吹过,刮起了夹杂尘土的残雪,直往行人棉衣领口、缝隙里钻,让脖子、脊背生冷,浑身打颤。这时,一个人正在寒风里忙碌着,他穿着制服,制服上印有“环卫”字样,他在收拾几个垃圾箱。

这人再熟悉不过了,他是老曹,就住在楼下的一间小煤屋里,是这个小区的环卫工人。与往常不同的是,老曹现在戴着口罩,因为是防疫时期。疫情来了,绝大多数人都宅在家中,在温馨提示里享受退避三舍的呵护待遇,一个个都金贵起来,而老曹他们却无法得到同等待遇,必须照常上班。老曹聊天时曾说过,这一行就这样,就是虫子放了假,我们干环卫的都不能放假。环卫,一个永远都不会放假的职业。环卫工人,坚守在人类社会的最低处,在拼命维持人类最大的张力。

小煤屋是当年盖楼时的配套设施,那时盖楼还没有煤气和暖气配套,住楼的仍需点煤炉用于冬季取暖烧水做饭,于是楼间空地上就盖上了一排排的小煤屋,用于储煤和堆放杂物,一个小煤屋的面积也就三四个平房。现在,小区通了煤气暖气,各家的小煤屋就空了出来。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小煤屋开始被一些低收人人群租用,一个小煤屋一年的租费大约三百元。老曹就是众多租居者之一。

老曹身体结实,面色黑里透红,眼睛炯炯有神,真让人高兴。老曹在楼下小煤屋已经居住三年多了,我有时楼下碰到他,会聊上几句,由此也大体了解了他的经历。老曹来自鲁中山区的一个小城。老曹今年56岁,他最早是一家水泥企业的职工,后来企业破产。他在火车站打过工,但收入微薄。他干了两年的修鞋匠,生意也不太好。他干过一种叫做“打桩”(为盖楼打基础桩)的职业,但常常拿不到工钱。他如一只草行水宿的沙鸥,一年在东北,一年在西南,一年又在海滨,没个准地,四处漂泊,职业也说不清。几年前,老曹行程数千里,辗转来到特区深圳谋生,做了环卫工人。

就这样,老曹每日劳作,风雨无阻,天天坚守在自己的工位上。老曹就靠这两个平方的工位,最终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让老家的老人得到了丰衣足食的赡养,让一双儿女读完大学结婚生子,住上了楼,还买了轿车。谈起自己的营生,说起时下的就业,老曹认为,就业养家干事业,不得好高骛远,必须要有咬紧,坚持住别放弃。他朝自己的工位努一下嘴,笑笑说,“就这两个平方,我养了一个大家庭。”老曹这句话说得虽轻,听起来却震耳欲聋。

今年春节,遇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随着疫情防控的力度加大,小区里的风声渐紧,大家都开始戴上了口罩,杜绝了串门和牌局,大家闭门在家当了宅男宅女,闲下来就捧读微信群里的一条条消息。在家窝够了,也不免到楼下放放风,这会碰到老曹。老曹也配上了智能手机,经常放着戏曲,一边听一边干活,他也经常请教我一些微信操作方面的问题。就消息获取渠道而言,老曹与我几乎同步了,这是社会的很大进步。但也有个问题,那就是网络消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老曹就疫情的真假问题向我讨主意。我告诉他,网络消息应以正规机关的微刊为准,比如新华社、人民日报等等,这些渠道都经过求证,可信,而对那些标着稀奇古怪名目的微信号则应敬而远之,因为这些微信号的背后基本没有采编队伍,也没有审核人员,每篇稿件都是一个人拼拼贴贴而成。老曹直点头,很快将几个权威的公众号推送到他的几个群里,倡议大家关注权威消息,远离那些来路不明的帖子。不过,老曹浏览一阵又游离开来,依然爱看“红蜗牛”“黑橙子”“搅屎棍”等公号发出的帖子,他好像更需要八卦新闻,娱乐才是第一需要。但不管怎样娱乐,真实信息毕竟已经来到他的手指边,触手可及。并且,就接受的信息内容而言,防疫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他随意点击之间,自觉不自觉地掌握了不少。

由于小区防疫,小区门口贴了一个二维码,可以自行扫码入群。我在这个小区防疫群里找到了老曹。

这个防疫群很热闹。关于疫情,大家喜欢引述各自微信里的独家消息。我也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引用市报微刊的权威说法,从理论上作了解释:一是病毒不会脱离血液、体液、唾液、飞沫等载体而独立飘散,不必担心空气中弥漫着病毒,只要不和病毒感染者近距离说话、打喷嚏、共餐等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二是病毒的变异,是自然取向的结果,病毒变异是与共生体和平相处,而不是为了把共生体干掉,虽然其传染性会逐次增强一些,但它的变异毒性是逐次降低的……我的消息还没发完,就被老曹的一条诗赛消息截断了。老曹突然发消息宣布说,他的一首诗在一个诗群里获奖,得到五十元的红包。大家的兴趣立即就转移到了这个环卫诗人身上。惊异过后,我让老曹把参赛诗歌发给我。嘟地一声,诗歌来了。我打开细看,题目是《题鼠年疫情》,但见其文曰:

新冠疫情骤至,飞沫瘟神飙狂。

白衣战士行疾,逆行步履铿锵。

抗击大幕拉开,国家能力张扬。

上下一呼百应,勠力同心图强。

这首诗,可算是群里诗味浓厚的一篇作品了。我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制作成公号版面,配上老曹长相粗黑的照片,备注是一个资深环卫工的作品,在朋友圈和多个微信群广为转发,结果赢得了一千多的点击量,还收到二十多块钱的打赏。当我把打赏钱发红包给了老曹,老曹接受了,然后他又转手将红包丢进了群里,让大家抢了个文学红包。

(王德新)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