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绘】看,不一样的世界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中,大连市教育局进一步发挥好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发力,同频共振打造“2+1”和“1+3”模式,加速六盘水职业教育脱贫速度。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转变。

【扶贫故事绘】看,不一样的世界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8-15 16: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想念站在宿舍的房顶就能够看到大海的时光。”

“在大连学习生活了3年,大家说我吃辣都不那么厉害了。”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像师傅们一样能够自己带徒弟。”

……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中,大连市教育局进一步发挥好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发力,同频共振打造“2+1”和“1+3”模式,加速六盘水职业教育脱贫速度。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转变。

“2+1”新起点 两市开展联合招生

2018年,刘胜权说:“在大连我第一次见到大海,公司给员工免费设置了健身场地,跑步机、杠铃、乒乓球……以前我是个不愿运动的人,在同事的带动下,我变成了运动的积极分子。”2019年,毕业了,刘胜权学会了开车,“2+1”的学习模式,对于刘胜权来说,除了在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鹏模塑有限公司学习到了先进的加工中心技术,心中好像滋生了一种自信的力量,让他更愿意学习新技能。2020年,刘胜权又有了新方向:“数控专业比较好找工作,世界那么大,想去更多的城市看看。”

来大连顶岗实习的学生认真学习及工作的身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与刘胜权每年定个新目标不同,同期学习的付艳发毕业后给自己明确了奋斗目标,“现在的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像师傅们一样能够自己带徒弟。”除了逢年过节会问候大连的师傅外,他还时常打电话给师傅,探讨遇到数控方面的问题。

2018年,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职业技术学校组织2016级、2017级数控专业的18名学生,其中教育精准扶贫学生7名,赴大连市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2019年,大连市轻工业学校与六盘水市水城职业技术学校、六枝特区职业技术学校对口帮扶计划进入深度合作阶段,12名数控技术应用学生来连,根据专业被安排在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鹏模塑有限公司、大连三协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大连锦田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三所精密加工模具制造企业实习,完成实习后都顺利地走向了工作岗位。

大连市轻工业学校校长张吉林介绍,除了两市的“2+1”招生教育模式,大连市教育局带领职教团赴六盘水开展“组团式”帮扶,同时接受六盘水职校教师来连进行“影子培训”。一年来,大连市轻工业学校接待六盘水对口支援学校来校交流22人,“2+1”加深了两地职教帮扶实效。

目前,大连市轻工业学校、大连市女子职业中专、大连商业学校等院校与六盘水市多所学校进行对口帮扶签约,引进大连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通过合作开展职业教育“2+1”模式联合招生。

“1+3”小目标 管理团队支教六盘水职业教育

考虑到让学生们更好地承前启后“2+1”职业教育模式,让学生们获得一以贯之的职业教育质量,大连市选派职业教育“1+3”管理团队,即1名副校级干部+3名以上中层管理干部,赴六盘水市开展支教,通过支教团的组合发散多样化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丰富授课特色发展思路,带去分层式的职业教育管理和授课经验,从而达到助力六盘水职业教育专业水平快速提升的目标。

支教团在六盘水的日常支教场景。(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以大连选派的由姜军华老师带队的15人支教团为例,支教团的老师来自医疗护理、旅游、美术、舞蹈、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现代技术教育、土木工程、思政教育等多个专业,他们分别被派往六盘水师范学院、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帮扶,将授课经验从海的这边,带到了大山里。

课堂上,学生们聚精会神地看着李倩老师,笑盈盈地跟着她做着各种手指动作。这些手指动作是李倩老师在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见习时,教他们操练的“可爱的小动物”“小手拍拍”“饭团子”等适合学前儿童的手指游戏。2017级孔叶同学说:“李老师让枯燥的理论课既能记忆犹新也能生动有趣。通过李老师的教学改变了我对理论课的刻板印象,‘理论用得上、实践离不开’。和班级所有同学一样,我喜欢每天课后五分钟的手指游戏教学实操;每周作业中的教育家名人名言和儿歌积累提升了我们自我探究的专业能力;每节课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幼儿园短视频,让我们有机会提前走进幼儿的一日生活。”

很多教学方法是学生们不曾体验过的。周毅老师结合六盘水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实际,对“网页设计制作”课程的案例进行丰富和再设计,使其更富有趣味更贴近生活,并针对学校机房不能上网的情况,研究了手机教学终端“蓝墨云班课”,这款软件能让教学的课上课后有效衔接,线上线下融为一体,能有效提高上课与辅导信息化程度。

姜军华称,“通过支教团的授课,我们希望在调动学生们上课兴趣的同时,也能够给予当地老师们更多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动当地学科专业提升,利于教学水平的长期建设。目前,支教团教师协助六盘水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进行的国控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两个专业申报已获得国家教育部审核通过,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国控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申报成功取得的成果,为该校日后的专业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该校持续申报国控专业积累了丰富经验。”

有学上 兜底招生引入教育基金

杨小菊是第一个兜底招生来大连就读职业学校的贫困家庭学生。她家里有4个兄妹,最小的孩子才1岁,加上奶奶,家里一共7口人挤在一个不大的房间里,靠着父母做十字绣和卖些生活用品艰辛度日。杨小菊说:“在家里帮父亲做十字绣裱框最难,因为玻璃不小心就能划伤手。我是家里的老大,想学些手艺分担家里的经济压力,来大连学习不用担心学费和生活费,我就来了。”

杨小菊(中间)在学校与老师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谢谢老师,您又给我送辣椒酱了,老干妈辣椒酱还不够辣啊。”这是2017年从六盘水来大连就读大连海洋学校的杨小菊经常念叨的一句话。怕她不能适应大连的饮食习惯,学校的老师每周都给她送两瓶辣椒酱,这让刚到大连的她心里暖暖的。2018年,假期回六盘水,大家说她吃辣都不那么厉害了。她说:“去年没来大连上学的两个同学后悔了,因为外面的世界真的很不一样,坐地铁、看跨海大桥、吃海鲜,这是之前都不曾见识过的。其实来大连真挺好的,在校园里经常能碰到老师们和校长,大家都很关心我的学业和生活,很快就适应了。”2019年,她打工赚钱了,有时会寄给父母,去年最多一次给父母寄去1000元,她说这是今年最开心的事。2020年,她要毕业了,提前半年找了家服装制造企业,早早地开始实习。她说:“想留在大连。”

来连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其中大多数都像杨小菊一样家庭负担比较重,为保障六盘水籍学生顺利完成在大连市中职的三年学业,到大连就读的六盘水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除了享受国家政策规定的学生资助项目以外,大连市教育局组织爱心企业给予每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每年1万元资助,用于学生交通费、学杂费、生活费、保险等支出,确保了贫困学生就学和食宿无忧。

2017年至今,大连市教育局根据国家实施东西部中职招生兜底行动的有关政策,拿出大连电子学校、大连海洋学校、大连轻工业学校、大连女子职业中专等6所优质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六盘水籍初中毕业生招生4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4人)。

除了中职教育,越来越多的贵州学生走进了大连高职院校,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运河介绍,学院校加大贫困地区学生的招生,在贵州的招生情况越来越好,去年生源比前年增长了40%,考上学院后,学生们肯定不会因为贫穷而上不起学,学院坚持“三扶合一”精准帮扶贫困学生模式,除了执行省里的学生资助政策,学院还会拿出奖学金、助学金资助贫困学生,减免家庭负担重的学生学费,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招生就业处副主任鲍向华常用私家车接来大连上学的六盘水学生,这件小事竟在六盘水传播开来,当地的学生说喜欢有这么暖的老师。来自贵州学数控、物联网专业的学生还考了班级第一名,今年去六盘水招生,家长还专程跑来感谢,他们的语言很质朴,“感谢学校,感谢大连”。

创“名牌” 校企无缝对接

来大连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结对帮扶的大连学校为他们开通了校企合作无缝对接的就业渠道。大连海洋学校校长卢芳野介绍,船舶制造与修理、船舶驾驶、轮机管理、邮轮乘务等部分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好,就业起步年薪10万元左右,有利于国家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稳定就业,特别适合贫困县困难家庭脱贫,目前学校已与上海和大连的多家企业建立了输送技能人才渠道。

大连给六盘水送去数控机床。(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为了贯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同志对大连市、六盘水市两地东西部扶贫协作提出的“借助大连机床等装备制造优势,帮扶六盘水在职业技术培训方面有所作为”指示要求,创新职教扶贫协作名牌项目,大连送机床、派教师、强实训、办车间打造了“装备制造人才培训+扶贫工厂”模式。大连市教育局挂职贵州省六盘水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郭卫介绍,2018年,考虑水城县为国家深度贫困县且具有一定的装备制造产业基础,水城职校还设有机床专业,两市确定培训中心落户水城县职业技术学校;2019年,考虑生产实际相结合,两市将装备制造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进一步升级,将数控机床搬迁至水城开发区标准化厂房,打造数控机床扶贫工厂实训基地。

“我是见证者,援建装备制造业人才培训中心,对人才培训的升级提档发挥了加速器的作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曹思云说。当初,水城职校的教学机床设备老化,难于满足教学需求。对此,大连市政府副市长靳国卫高度重视,协调发动大连机床厂、大连光洋科技集团,向水城县捐赠价值320万元的数控机床11台(5台数控加工中心、5台数控机床以及1台价值150万元的五轴数控机床),远比教学示范机床更高速、更精密,是生产中实际用到的先进设备。同时捐赠价值10余万元的刀具,确保机床能够正常使用。现在,有了先进的设备,按照“厂校结合,以教为主,教学生产两不误”的原则,把学校办到工厂,把车间引到学校,相当于学校招生就是招工,招工就是就业。

现在,由水城县职业技术学校提出具体教学方案和计划,由水城经开区工投公司负责实训和生产。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扶贫工厂”积极向外寻求订单,有效利用现有设备进行零部件加工,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目前已与贵州十九度铝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札亚铝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石鑫玄武等开发区园区内企业合作,水城职校288名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其中贫困家庭学生97人)实际操作能力显著提升。曹思云称,“下一步,我们将对接水城县经济开发区的企业,学生参与生产,学校参与生产,优化教学模式,装备制造人才培训向产业链纵深方面发展。”

“2020年,大连市教育局通过实施校际协作、专业建设、教师培训、兜底招生、推荐就业、资源共享等多项措施,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帮扶,坚决完成职业教育对口帮扶六盘水市攻坚任务。”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鞠振伟称,学生在职业院校毕业后,根据意愿可以选择升学或就业,愿意就业的学生,可优先推荐在大连相关单位或企业就业创业,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帮扶目标,切实发挥好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李一)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