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前的一天,河南省内乡县板场乡河口村的马冬道不得不承担起赡养父亲、照料弟弟和妹妹的责任。那一天,母亲符秀兰狠心抛下5个子女和精神不太正常的父亲离家出走,让贫困家庭更加风雨飘摇。
34年来,历经父亲去世、兄弟姐妹各自成家,长期生活艰辛,寻找母亲的脚步,越来越迟缓,希望,越来越渺茫,马东道心里有说不出的苦痛。
2015年底,马冬道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个女儿落实了教育补贴,不用为学费发愁。政府又帮助他家参加聚爱合作社和光伏扶贫项目,每年固定分红6200元,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没花一分钱在集镇住上了新房子。帮扶责任人介绍他到扶贫车间工作,每个月增加收入5000元左右。
2017年,该乡把传播孝善文化做为精准扶贫的关键抓手,大力倡导崇德立家、读书兴家、勤俭持家、忠厚传家、守法护家、包容和家六种家风,倡树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着力构建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感恩向善、和谐共进的社会风尚。
“现在我们享受着党恩,过上了好日子,母亲是死是活,我们都不知道。一定要把母亲找回来。”马冬道口袋鼓起来、脑袋富起来之后,底气更足了。在妻子刘丰仙的支持下,重新坚定了寻母尽孝的信念。
找报社、找公安,2019年7月,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走遍大街小巷,历尽山重水复,34年锲而不舍的寻找,终于迎来柳暗花明时刻。
马东道之妻刘丰仙(左一)在给婆婆符秀兰(左二)剪指甲,左三为马东道
在一座陌生的城市、一间阴暗潮湿的危房里,73岁的母亲准确地说出了姊妹几个的生辰八字。她告诉马冬道其实自己也一直想回去,只是想到自己当年的“绝情”,如今眼瞎耳聋,到哪里都是“累赘”,没脸回家了。
母子相拥泣不成声。马冬道积攒了34年的心酸委屈,化成一句痛彻心扉的怨言:“妈妈,你过得这么艰苦,怎么也不给你的子女捎个信儿。我们早点接你回去,有病及时治疗,你的眼也不会瞎,就能看看儿孙们,看看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的好日子!”
社区志愿者到家中为符秀兰体检
当得知马冬道找到“失踪”34年的母亲时,该乡党委书记李耀武第一时间入户了解情况,为其协调办理了上户口、申报贫困人口、办理残疾证等事项,让老人能够安享晚年。
“没有精准扶贫,这辈子母亲肯定回不来了,这个理儿我们要认清。”马东道告诉兄弟姐妹,找回了母亲,更要牢记党恩。
“失踪”34年的母亲回家后,街坊邻居到家看望,当看到刘丰仙细心照料“负心婆婆”时,纷纷称赞不已。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张继恒说:“现在村里独居老人很稀罕了,子女们把养老敬老当做新时尚,都主动把父母接到身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