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斩获“IPv6最佳实践”奖项,SCDN产品实力倍受认可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07-31 08:42
2020-07-31 08: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30日,在2020全球IPv6下一代互联网峰会上,腾讯云"腾讯云T-Sec网络入侵防护系统"和"腾讯云SCDN安全加速产品"荣获"IPv6最佳实践"奖项。

近年来,基于IPv6 的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正迈入黄金时代,在"数字新基建"风口下,IPv6为我国技术产业创新、网络安全能力强化提供了重大契机。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探索和实践IPv6的互联网企业,腾讯早在2010年便专门成立IPv6工作组进行相关研究,并率先在腾讯视频、腾讯新闻、QQ浏览器等实现了大规模应用。

在各界向IPv6迁移过程中,实际也潜藏了众多新的风险和挑战,网络安全问题首当其冲。针对这一点,腾讯云基于强大的技术能力,为各行业提供了更精准有效的安全加速产品——SCDN(Secure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SCDN在腾讯云内容分发网络 CDN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加速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在保证加速服务的基础上,对各类网络、业务层攻击进行防御,将稳定加速和全面防护合为一体,真正实现智能防御。

SCDN支持分布式 DDOS 防御、CC 防护、Web 攻击防护、Bot行为分析等,应对公网中各种潜在攻击风险,保障企业用户的业务。

DDOS攻击作为黑客最常用的攻击手段之一,危害不言而喻。游戏、金融等领域更是DDoS攻击的高发地,腾讯云SCDN则基于自研的智能调度系统TDNS,能够动态切换防御节点,有效抵御高达1Tbps的DDoS攻击,保障用户服务的可用性、持续性与安全性。

CC攻击由于成本低、威力大、能够伪装合法请求等特点,防御难度大,企业安全运维成本偏高。腾讯云SCDN为其提供了一种性价比更高的防御方式,用户不仅可以自主配置多维度的精准访问控制,并且通过模式识别、身份识别分析、人机识别、频控等手段,能有效抵御单点60万QPS的CC攻击,实现快速发现,即时响应。

在企业向IPv6升级过程中,"上云"成了不二选择,越来越多的企业聚焦Web和应用安全,腾讯云SCDN基于AI威胁人工智能+规则双引擎方式,可防护0day攻击及其他新型未知攻击。同时,基于概率图的威胁AI技术和腾讯平台海量的攻击和正常访问数据训练,可大大提升威胁AI的识别能力,或成为企业应用安全策略的主力产品。

常见的Bot攻击通过恶意爬虫窃取或撰稿网站核心、个人隐私等信息,严重侵害用户利益。腾讯云SCDN能够对友好及恶意Bot爬虫进行甄别分类,并允许采取针对性的管理策略。而针对公共WIFI的共享式IP场景,也能提供新型的行为验证码,AI验证码,总体的抗破解率达到95%,能够有效防护企业和网站的隐私信息。

目前,腾讯云SCDN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政务、金融、游戏、零售等多个领域,在满足客户非攻击场景下加速需求的同时,保障客户的站点安全,协助企业实现业务快速上云,让客户能够更快完成在IPv6网络环境下的安全建设。

腾讯云SCDN为国内头部物流企业定制了有效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该企业内外部业务使用了过百个IT系统和平台,存在网站被篡改或植入、黑客入侵及数据窃取、恶意数据爬取、拒绝服务攻击等风险。腾讯云SCDN为其提供了专业的DDoS清洗、CC智能识别、精准访问控制、WAF防护、攻击监控等服务。通过安全加速的接入保障内容分发和传输场景下,客户业务可用性与数据信息安全;保护客户网站和客户面向内、外部IT服务稳定可用,避免被黑导致业务中断;识别和拦截恶意访问,减少带宽和服务器资源滥用,避免数据被窃取,切实保障了客户业务的可用性和信息数据安全。

大会也特别提到,推进IPv6规模部署是一项庞大、艰巨的系统工程。腾讯作为国内IPv6的实践先行者,率先完成了微信等一批典型互联网应用的IPv6升级。基于在IPv6上的技术储备,腾讯云SCDN安全加速产品及腾讯安全网络入侵防护系统完成了全生态的IPv6升级改造,并已将IPv6能力深度应用在政企、金融、能源、交通等行业场景中,将引导和支撑更多互联网应用和用户向IPv6迁移。

Google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6日,全球IPv6用户访问比例已达到32.51%,再创历史新高。未来,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IPv6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腾讯云作为国内IPv6领域的先行者和实践者,也将不断升级IPv6技术,积极推进IPv6在百行百业的落地,共同构建IPv6生态,助力中国产业互联网蓬勃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