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努力奔向我们向往的生活

来源:人民网
2020-07-29 09: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日子越过越红火 笑容绽放在这片红土地上

七月,盛夏时节,“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报道组走进了“风景这边独好”的赣鄱大地,探寻这片红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马不停蹄地穿行在群山峻岭之中,潭头村、胜利村、龙溪村、神山村……一个个曾经“边、远、穷”的小山村,已旧貌换新颜、脱贫奔小康,焕发出勃勃生机。青山黛黛、绿水悠悠,干净漂亮的村庄,一幅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画卷徐徐展开。让我们不时感叹:能在这儿住两天就好了!退休后可以来康养,真是太舒服了!

看了江西贫困村脱贫前后对比图,网友们纷纷留言:这房子比城市的高楼大厦都好看;环境太好了,可以去旅游了;满满的幸福感!美如画卷的龙溪村曾是“十三五”深度贫困村。如今,路网通了,水电稳了,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层层梯田高低错落,星星村舍点缀其中。航拍图片让网友直呼“哇!太美了吧!碧绿的大地调色板”。

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

好山好水好风光、土生土长土特产、原汁原味原生态、新容新貌新气像……这里的山水风光、田园生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成为很多人心中所向往的生活。

潭头村村民孙观发对我们说,“总书记来过之后,村里的人气很旺,也富裕了。但我们还需要继续感恩奋进,我现在70多岁了,活到老,奋斗到老,多做贡献。”在孙观发家不远处立着一块大石,上面一句话特别醒目——“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神山村的彭夏英也曾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看望,不少游客会去她家听她讲当时的情景,有些游客好意给她一些“赞助”“补贴”,她都是微笑地婉拒,说:我们不能被“养”着致富,而是要干起来致富。

感恩、奋斗,是老区人民共同的心声。今年4月26日,随着最后7个贫困县宣布退出,江西的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睦村乡乡长陈贻财说,老百姓得到了实惠,精神面貌越来越好,对未来的希望也更足了。农民丰收就是幸福,收入增加就是保障。

神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左香云说,要拓展更多可体验的项目,让游客逗留的时间更长。期待神山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龙溪村民宿老板娘汤春香说,以前在外务工不比在家里舒服自在,还是希望留下发展,家里是最温暖的。接下来想扩大规模,提升居住的品质。

在胜利村油茶基地务工的伍小平说,现在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住上了两层的新房,买了彩电,有了冰箱,一些普通的家用电器都有了。现在就盼着儿子早点结婚,抱上孙子。期待未来生活更好!

江西之美,美在山青水绿,更美在人, 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勇于拼搏自强不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努力奋斗,让日子越过越好,不正是我们都在向往的生活吗!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