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7月26日电(记者 谭英姿 邓蕊 王壮飞)自2018年6月重庆缙云山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启动以来,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缙云山保护区”)经过拆除保护区内违法建筑、科学系统修复生态及创新推进生态搬迁,有序发展生态产业,如今走出了一条“保生态”与“保民生”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缙云山保护区,网红民宿“清欢渡”老板娘孙德红。邓蕊 摄影
位于缙云山保护区实验区范围的黛湖,经拆除违建、栽种植被、湖岸整治等系统性生态修复,清水荡漾,花草、苍松环湖生长,三三两两的市民在湖边休憩。从前被多家农家乐和酒店圈占、湖水被污染的景象一去不复返。
缙云山保护区是全国极少数位于特大城市近郊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7600公顷,由北向南跨北碚、沙坪坝、璧山三个区,珍稀濒危植物繁多。有国家级保护珍稀植物珙桐、银杉、红豆杉、桫椤等51种。但因紧邻城区、多头管理、发展受限等影响,缙云山保护区内村民一度“靠山吃山”,农家乐无序粗放发展,私搭乱建、违规经营“蚕食”林地。
综合整治前,位于缙云山保护区实验区范围的黛湖。供图
缙云山保护区所属的北碚区坚持“保护自然、保障民生”方针,经过近两年来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争取专项债券资金13.5亿元、山水林田湖草专项资金2亿元,累计投入资金15.8亿元,拆除各类建构筑物53.2万平方米,栽种植物75万株(棵),覆土复耕复绿36.5万平方米,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实施生态搬迁203户、520人,同步引导实验区地址滑坡隐患和生态脆弱区域70户162人搬迁,缙云山生态环境明显改观。
综合整治后的缙云山黛湖。秦廷富 摄影
如今,缙云山保护区实验区范围的黛湖,经拆除违建、栽种植被、湖岸整治等系统性生态修复,清水荡漾,花草、苍松环湖生长,三三两两的市民在湖边休憩。从前被多家农家乐和酒店圈占、湖水被污染的景象一去不复返。
缙云山清欢渡民宿。秦廷富 摄影
缙云山保护区内网红民宿“清欢渡”的老板娘孙德红表示,在自家的违建农家乐拆除前,每天需要揽客、做饭,做走量的生意很是辛苦,年收入仅十几万,做了十几年农家乐也没多少积蓄。2018年综合整治开始,政府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还去了江浙一带学习民宿打造。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决定重新打造民宿,不仅要做,还要做精做好。清欢渡总投入400万,只有13间客房,客房均价655元/晚,2019年收入超一百万。“后续我们还会增加投入,继续提升品质。客人对我们的评价很高,无需做推广也经常满房。现在我的空闲时间多了,可以泡咖啡,做西点,学插花,陪客人喝茶,还被客人亲切地称为‘渡娘’,这些都是我以前做农家乐时想都不敢想的。”她说。
提到清欢渡所在的缙云山保护区优美如画的风景,孙德红说:“这里也是我们祖祖辈辈所呆的地方,希望能在这里保护大自然,享受生活。”
(谭英姿 邓蕊 王壮飞)